第152章 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升级(1 / 2)

在国际时尚教育的广阔版图中,服装设计学院早已凭借一系列创新性课程与频繁开展的国际交流项目声名远扬。这些课程不仅在学术上独树一帜,更将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就能触摸到时尚产业的脉搏。凭借这些优势,学院在众多专业院校中脱颖而出,频繁亮相于巴黎、纽约、米兰等各大国际时尚盛会,影响力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不断向四周扩散。其成就斐然,甚至在一些时尚评论家的眼中,已经具备了冲破地球、迈向更广阔时尚宇宙的潜力。

然而,苏妙院长并未因此而满足。她目光如炬,心中怀揣着远超常人的雄心与远见。若将学院已取得的成就比作一座巍峨高山,她却并不想站在山顶安享风景,而是时刻思索着如何开辟新的道路,攀登更高的山峰。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的征程。

在无数个日夜的辗转反侧与深思熟虑中,苏妙院长的脑海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思维引擎,不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她灵感乍现,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果断地一拍桌子,一个大胆且极具前瞻性的想法应运而生 —— 全面升级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她决心将学院精心雕琢成时尚界独一无二的 “超级人才孵化器”,如同一个充满魔力的时尚源泉,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顶尖人才,重塑时尚产业的未来格局。

说干就干,苏妙院长率先推出了 “实践导师制” 这一创新举措。她亲自精心撰写邀请函,向全球知名时尚品牌的设计师、企业高管们发出了诚挚的英雄帖。这些在时尚界呼风唤雨的大咖们,有的被苏妙院长信中展现出的满满热情所打动,有的则是对神秘东方大宋独特的时尚教育体系充满好奇,还有的被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氛围所吸引。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居然真的纷纷响应,欣然接受邀请,不远万里来到学院,当起了实践导师。

一时间,学院仿佛瞬间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国际时尚大杂烩。校园里,不同肤色、操着各种口音的导师们穿梭其中。有来自巴黎时尚圈的优雅设计师,操着带着浪漫气息的法语;有纽约商业时尚领域的干练高管,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充满了活力;还有米兰艺术殿堂走出的创意大师,说着富有艺术韵味的意大利语。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教室、工作室、校园小道上,把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学生们如同置身于一个时尚的奇幻世界,既惊喜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从这些国际大咖们身上汲取时尚的智慧与经验 。第一位实践导师登场那天,现场氛围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这位来自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的设计师,身着一套极具先锋概念的奇装异服,夸张的造型仿佛是从未来时尚秀场直接穿越而来。他脸上戴着一副硕大无比的墨镜,镜片面积甚至超过了他的脸庞,整个人迈着如同 t 台模特般标准的猫步,优雅又带着几分神秘地走进了教室。学生们满心期待,本以为即将聆听一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讲座,内心充满了对前沿设计理念的憧憬。然而,设计师一开口,便毫无征兆地闹了个令人忍俊不禁的大笑话。他的中文水平有限,发音带着浓重的异国腔调,竟把至关重要的 “创意构思”,硬生生说成了 “创意狗屎”。不仅如此,他还神色认真,一边说着,一边对着台下学生,双手在空中夸张地比划着,大声强调:“同学们,做设计啊,首先要有创意狗屎,没有狗屎,就没有好设计!” 此言一出,教室里刹那间安静得针掉可闻,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仿佛大脑一时无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语言 “冲击”。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率先反应过来,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哄笑,笑声在教室中回荡。而那位设计师却依旧一脸茫然,眼神中满是困惑,完全不明白大家究竟在笑些什么,模样显得格外憨态可掬。不过,设计师很快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他开始讲述从创意构思到最终成品的整个过程,一边讲一边手舞足蹈。讲到团队协作时,他突然拉上讲台下的三个学生,让他们扮演设计团队成员。一个学生当设计师,一个当打版师,一个当模特。结果这 “模特” 同学太紧张,穿上半成品衣服后,走起路来像只企鹅,逗得大家前仰后合。设计师却严肃地说:“看!这就是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如果模特走不好,再好的设计也白费!” 学生们这才在笑声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