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暗流与铁壁(2 / 2)

会议室内气氛骤然凝固,仿佛时间都停止了流动。一位白发老专家突然插话,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三十年前,我参与过一次绝密调查。某西北基地的科研人员离奇失踪,现场只留下半块刻着三角符号的金属片。现在看来,和你们发现的‘三才阵’标记如出一辙。当时我们以为是一场意外事故,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细节都透着古怪,或许从那时起,敌人的阴谋就已经开始了。”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五姐妹被安置在国安局的安全屋,配合专案组梳理线索。安全屋的房间里没有窗户,灯光惨白,让人感觉压抑。姚小雨利用教师身份,在家长群里旁敲侧击,耐心地与家长们聊天,终于意外得知某学生家长竟是某国际环保组织的骨干,这个组织近期频繁在网络上发布抹黑华夏资源开发的虚假信息;雪灵伪装成自由撰稿人,与网络水军头目建立联系,她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对方的试探,最终获取了攻击华夏资源政策的剧本,剧本中详细策划了如何利用舆论误导民众;杨瑶则凭借摄影师的敏锐,通过分析卫星云图,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细节,发现罗布泊荒漠中存在伪装成太阳能电站的秘密基地,基地周围有严密的防护措施,还有频繁的车辆进出。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林悦。她在整理民国海关档案时,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每一份文件。终于,她发现1948年有一批标注为“教学仪器”的货物从上海运往日本,货单上的货物编号,与鸣沙山出土的神秘装置序列号格式相同。更惊人的是,货单签署人之一,正是现任某日本财阀会长的祖父。这个发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之门。

“他们的计划至少延续了七十年。”林悦在案情分析会上展示时间轴,红色箭头从民国时期的秘密科研,直指当下的资源博弈,“鸣沙山的‘零号计划’是核心,而现在的资源合作破坏行动,是为了扫清障碍,重启那个被封印的项目。从民国时期的秘密运输,到现在的舆论战、情报战,敌人的阴谋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

专案组立即展开收网行动。当特警部队突袭某跨国公司总部时,警笛声划破夜空。地下三层的密室里,技术人员正将华夏资源分布图上传至境外服务器,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眼神中透着紧张和慌乱。墙角的保险柜中,赫然存放着鸣沙山出土文物的复刻品,复刻品表面的纹路在灯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审讯室里,主犯最终交代:美日情报机构承诺,只要破坏华夏资源战略,就能获取“改变世界规则的钥匙”——也就是重启“零号计划”的权限。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无数人的利益。

消息传来时,五姐妹正在分析新缴获的加密硬盘。房间里的气氛紧张而压抑,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杨燕盯着屏幕上跳出的“零号计划启动协议”,手指微微发抖,嘴唇也在颤抖:“他们想利用那些神秘科技,在能源领域彻底压制我们。如果让他们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但他们不会得逞。”姚小雨突然站起,眼中闪着泪光,脸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你们记得鸣沙山那些守护者吗?他们用生命守住的秘密,我们也要用一切去扞卫。我们不能让英雄的牺牲白费,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证据浮出水面:美日通过扶持傀儡政权,在资源进口国制造政治动荡,这些国家的街头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利用网络水军,在国际舆论场散布“华夏资源威胁论”,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众被误导,对华夏产生了误解和偏见;甚至策划了针对运输船队的恐怖袭击,运输船上的船员们面临着生命危险。但华夏早有防备,在谈判桌上释放的部分信息本就是诱饵,暗中部署的情报网早已将对方的阴谋尽收眼底。我国的情报人员在暗处默默工作,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庆功宴上,李卫国将一枚刻着长城图案的勋章别在五姐妹胸前,勋章在灯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你们揭开的,是横跨近百年的情报暗战。”他指向远处的电子沙盘,华夏版图上的资源节点闪烁着金色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现在,轮到我们书写新的历史。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任何敌人的攻击都无法动摇我们的根基。”

深夜,五姐妹站在国安局顶楼。远处,北京城的灯火如同星河落地,繁华而璀璨。霓虹灯光勾勒出高楼大厦的轮廓,车辆在街道上穿梭,形成一条条流动的光带。杨瑶举起相机,将这一幕定格:“你们说,鸣沙山的秘密还会有更多吗?”

“也许吧。”林悦望着星空,镜片反射着城市的霓虹,眼神中透着坚定和期待,“但只要我们在,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在,那些企图窃取、破坏的阴谋,终将在光明中破碎。我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人民团结而勇敢,任何敌人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晚风拂过,带着新时代的气息。她们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未停止,但华夏儿女守护家园的决心,永远坚如磐石。而鸣沙山的风,依旧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在见证着未来的传奇。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新的篇章正在书写,等待着无数中华儿女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