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澄澈如镜的蓝天中,几朵白云悠悠飘荡,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为杨燕家的客厅铺上一层暖融融的金色薄纱。客厅的窗户半敞着,微风轻柔拂过,将院子里桂花树的馥郁芬芳携入室内,与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茶香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宁静又惬意的氛围。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青花瓷的茶壶正冒着袅袅热气,几杯香茗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旁边的果盘里堆满了新鲜的水果,红彤彤的苹果饱满圆润,金黄的梨子汁水丰沛,还有晶莹剔透的葡萄,颗颗饱满,宛如玛瑙般诱人,为这个午后增添了几分甜蜜的气息。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欢声笑语在客厅中回荡,编织出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
小暖穿着一身天蓝色的背带裤,搭配着白色的卡通t恤,t恤上印着她最喜欢的卡通形象,那可爱的图案仿佛赋予了小暖更多的活力。此刻的她像只欢快的小鹿在客厅里跑来跑去,手里还紧紧握着她最爱的画笔,那是一套色彩斑斓的水彩笔,每一支都承载着小暖无尽的想象力。她时不时在画板上涂鸦几笔,画板上已经布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的图案,虽然线条稚嫩,却充满了童趣。杨燕坐在一旁的沙发上,看着小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温柔与宠溺:“小暖最近对画画特别着迷,每天都要画好几幅画,虽然画得还不太像,但想象力可丰富了。昨天她画了一幅我们一家人的画,把爸爸画得特别高,把我画得拿着相机,还画了一只大大的小熊陪着小暖,可有意思了。”
姚小雨像个活泼的小精灵,笑着凑过去,蹲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小暖的涂鸦,打趣道:“小暖这画里充满了童趣,说不定以后能成为大画家呢!杨燕,小暖上幼儿园的事情有着落了吗?我可一直记挂着这事儿呢。”
杨燕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安心的笑容:“定下来啦,选了家附近的那家公立幼儿园,师资和口碑都不错,环境也挺温馨的。我去参观的时候,看到教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绘本,还有一个小花园,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玩耍、观察植物。过几天就带小暖去报名,就是不知道她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这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
林悦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中透着专业与认真,她坐直身子,有条不紊地说道:“刚开始孩子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你可以提前给小暖讲讲幼儿园的趣事,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她对幼儿园充满期待。入园前也可以带她多去幼儿园周边转转,熟悉一下环境,让她提前感受幼儿园的氛围。我还听说有些幼儿园会在开学前组织亲子活动,你可以关注一下,这能帮助小暖更快地适应。”
杨母坐在一旁的摇椅上,轻轻摇晃着,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温柔地说:“对呀,刚去幼儿园,孩子难免会想家,家长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安慰。我们小时候,你们刚上学那会,也是各种不适应,哭着闹着不想去。但慢慢和同学们熟悉了,就每天都盼着去学校了。小暖这么活泼,肯定也能很快适应的。”
杨父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的,在幼儿园能认识新朋友,学到新知识,很快就会喜欢上的。而且那家幼儿园离家近,接送也方便,要是小暖有什么不适应,你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赵阳走过来,轻轻摸了摸小暖的头,小暖抬起头,冲他露出甜甜的笑容,赵阳笑着说:“小暖这么活泼开朗,肯定能很快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说不定还能当孩子王呢!到时候在幼儿园里要乖乖听话,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小暖上幼儿园的事情,从如何帮助小暖适应新环境,到如何与老师沟通,再到幼儿园的饮食和作息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给杨燕出了不少贴心的建议,气氛热烈而融洽,仿佛一场关于育儿智慧的深度交流。
这时,杨宇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文件上印着国际摄影展览的相关信息和媒体采访邀约,他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快步走进客厅,大声说:“燕子,国际摄影展览那边传来好消息,我们和国际摄影师合作的项目得到了很多关注,已经有不少媒体预约采访了。你看,这是几家知名摄影杂志和网站发来的采访邀请,他们对我们的合作作品和创作理念非常感兴趣。”
晓妍也在一旁激动地补充道,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没错,社交媒体上关于我们的话题热度也在不断上升,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在讨论我们的合作,对我们的作品充满期待。还有一些国际摄影论坛上,也有很多人在分享和讨论我们之前发布的预告作品,大家都很期待展览的正式开幕。”
杨燕惊喜地瞪大了眼睛,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双手捂住嘴巴,过了好一会儿才激动地说:“真的吗?这太好了!看来我们之前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从挑选参展作品,到和国际摄影师沟通合作,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不过面对媒体采访,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展现出我们的专业和热情,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摄影理念和创作故事。”
林悦思考片刻后,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说道:“我们可以提前梳理一下合作的过程和创作理念,准备一些有深度的回答。比如我们是如何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汲取灵感,如何在拍摄手法上进行创新和融合。采访时,也要突出我们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分享我们在摄影道路上的成长和感悟。”
姚小雨兴奋地拍着手,手舞足蹈地说:“我来负责整理媒体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答案。我会从摄影技巧、创作灵感、合作经历等多个方面收集问题,确保我们能应对自如。还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拍摄小故事,比如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增加采访的趣味性,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杨宇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接着说道:“我们还要安排好采访的时间和场地,确保一切顺利进行。采访场地可以选择在展览现场,这样能让媒体更好地感受我们的作品氛围。另外,关于展览的布展细节,我们也再确认一下,从作品的摆放顺序,到灯光的布置,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展览的效果。”
大家围绕着国际摄影展览的后续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采访应对策略到布展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有人提议在采访中展示一些未公开的创作手稿,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创作过程;有人建议在布展时增加一些互动元素,如设置留言区,让观众可以写下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讨论完国际摄影展览,话题又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摄影培训课程上。杨宇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说道:“第三期摄影培训课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学员们的进步都很大。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在摄影技巧和审美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有学员反馈希望能增加一些户外拓展训练,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觉得在团队合作中能学到更多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晓妍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员们的反馈和建议,她认真地说道:“还有,他们希望能邀请更多不同风格的摄影师来分享经验,拓宽大家的视野。比如擅长风光摄影的摄影师可以分享如何捕捉大自然的壮美瞬间,人像摄影大师能传授与拍摄对象沟通和捕捉情感的技巧,这样学员们就能接触到更广泛的摄影领域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