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昆干脆在阵地上用木头点燃了许多堆篝火。
不时将点燃的木头扔向阵地外面,这一下就犹如后世的探照灯。
虽没有那么明亮,但也是能够看到那些鬼鬼祟祟的清兵。
这下,这些趴在地上的清兵就成了明晃晃的靶子。
这一招不灵后。
清兵索性又开始大规模地直接强攻了。
因为他们觉得发匪丢失了一道防线后,应该火力不济。
还真是,猜得真准。
仅仅依靠第二道防线的火力根本不能完全挡住清兵的攻击。
清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是还是渐渐有士兵冲上了第二道防线。
在此危难时刻。
黄玉昆单手拔出了腰间的佩刀,冲了上去。
黄玉昆现在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是他曾经砍人的技巧并没有丢失。
独臂将军的称号也不是白叫的。
他刀下很快就多了几名无名亡魂。
但是,就算是黄玉昆亲自上战场,东征军士气大振的情况下。
第二道防线的情况仍然好不到哪里去,只能说是还没有崩溃。
毕竟阵地一旦突破,清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冲上来。
幸好在这时候。
清军的骑兵,在第三道防线士兵和最后一批独立团士兵的前后夹击下,被全歼了。
道路上和山坡上躺满了死去的马匹和清军的尸体,当然也有不少独立团士兵的尸体。
至此。
第三道防线的士兵才开始可以调转枪头,对准了正在冲向第二道防线的清军。
再加上最后一批士兵渐渐出现在了第三道防线上。
顿时火力又猛了起来。
清军源源不断地支援这才终止。
再加上黄玉昆身先士卒,悍勇不可挡,第二道防线的士兵们齐心协力。
终于将清兵击退了下去,艰难保住了这第二道防线。。。
不过损失非常惨重,估计直接失去了一半的战斗力。
好在现在黄玉昆可以从第三道防线抽一部分士兵补充到第二道防线来。
这才让战局继续僵持了下去。
这一场战役从黑夜直接打到了白雾升起。
鏖战了好几个时辰。
然而,现在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白雾升起来的时候,就意味着视野受阻,五米外的距离开始看不清人。
第二道防线的人看不见外面的清兵,除非清兵靠近了。
更别说第三道防线的人了。
还好这时候,彭大顺带领士兵及时赶了上来。
这群兵全是长矛,本来是用来对付敌军骑兵的,现在用在这里,放在阵前,也很好用。
彭大顺本来是带人准备埋伏清军骑兵的,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清军骑兵的到来。
所以感觉到了不对劲。
他以为是他们预估错误,清军的骑兵根本没有充当先锋,而是随着大部队一起行军。
彭大顺一边派人去将此事禀告给赵苟,一边立即率军前往阳山支援。
而彭大顺到达阳山的时候。
高桥这边。
战局已然结束。
乔松年披甲执锐,亲临前线,虽然极大地鼓舞了清兵的士气。
但也增加了他自身的危险。
这不,他在指挥手下作战的时候,被东征军的狙击手逮住了机会。
一枪毙命。
但是乔松年的死去,并没有将清兵击垮,一时之间反而让他们爆发了更强的战斗力。
但这战斗力只是精神层面的。
也只是暂时的。
武器的落后是他们无法更改的事实。
加上东征军实行猥琐的清点战术,慢慢扫荡过去,根本不给他们钻空子的机会。
再加上久等无援。
他们最终还是崩溃了,渐渐有清兵开始向东征军投降。
有了一个,就有两个。有了两个,就有一群。
烟雾升起的时候。
东征军已经打扫完了战场。
这一次投降的清军不少,有两千之众。
东征军将降军的武器全部收缴后,赵苟只留下了两百士兵看管投降的清兵。
其他的士兵,则在他的带领下全部赶赴阳山。
决战,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