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权力棋局中的明暗博弈(1 / 2)

祁同伟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双手背在身后,眼睛直勾勾地望着窗外那毫无生气的景致,眼神里透着些旁人轻易瞧不见的野心,正像暗夜里闪烁的磷火,幽森而又炽热。

这段日子,祁同伟心底跟长了草似的,一直谋划着一场能在汉东官场搅起惊涛骇浪的大动作,一门心思想着怎么给自己的权力大厦再添几块坚如磐石的基石,把影响力像章鱼的触手一样,伸到汉东的每一个角落。他心里门儿清,在这官场的江湖里,民意那可是隐藏在暗处的汹涌暗流,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能在关键时刻掀起足以掀翻一切的滔天巨浪。一旦攥住了民意这根“定海神针”,就等于给自己披上了刀枪不入的软猬甲,往后在这荆棘满布的仕途上,不管遇上啥幺蛾子,都能横冲直撞,畅通无阻。

思来想去,祁同伟把主意打到了那些积压在档案室、落满灰尘、都快堆成小山似的旧案子上。这些案子,在他眼里,那可都是没被发掘的“富矿”。要是能从里头扒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冤案错案,再大张旗鼓地给平反昭雪了,那不就等于给老百姓送上了一份“投名状”,让自己瞬间化身为正义的“白衣骑士”,头顶上顶着耀眼的光环,走到哪儿都有人夹道欢呼。

主意拿定,祁同伟扯着嗓子冲门外喊了一嗓子:“秘书,进来!”秘书跟个被上了发条的小陀螺似的,急匆匆推门而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恭谨笑容,脚下步子却透着职场人的干练利落。祁同伟下巴微微一扬,眼睛还是盯着窗外,那口吻就跟发布圣旨似的:“去,给我起草份文件。内容就是联合公安厅、法院、检察院,把过去几年里那些看着就疑点重重、争议大得能吵翻天的案子,挨个儿重新捋一遍。还有,把在押的犯人,口供也重新核查一遍,务必做到拿个放大镜去看,苍蝇腿儿那么细的疑点都别放过,听明白了没?”秘书忙不迭地点头,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沙沙”地记着,脑门儿上都沁出了一层细汗,哪敢有半点儿马虎。

秘书出去后,祁同伟慢悠悠地转过身,迈着四方步走到办公桌前,一屁股砸在那宽大得能躺下个人的皮椅上,身体往后一仰,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扶手,脑海里跟放电影似的,预演起这场大戏开场后的各种场景。他仿佛瞧见老百姓排着队给他送锦旗,感恩戴德的,嘴里念叨着他的好;又似乎看到自己的声望跟坐了火箭似的“噌噌”往上蹿,那些平时瞧他不顺眼、背后嚼舌根的同僚,这会儿都得耷拉着脑袋,眼巴巴地瞅着他,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想到这儿,祁同伟嘴角往上一挑,扯出一抹志得意满、都快咧到耳根子的笑。

文件起草好了,祁同伟拿起那张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纸,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觉着没啥毛病了,这才起身奔高育良办公室去。一路上,他脚步轻快得像只撒欢的小鹿,心里满是要向老师显摆自己宏伟蓝图的兴奋劲儿。

高育良办公室的门紧闭着,祁同伟在门口停下,整了整自己的衣领,深吸一口气,抬手轻轻敲了敲门。屋里传来高育良那沉稳得像洪钟似的声音:“进来。”祁同伟推开门,脸上瞬间堆满了讨好的笑,跟朵盛开的喇叭花似的,几步跨到高育良办公桌前,微微弓着腰,声音压得低低的:“老师,我这儿琢磨出个主意,您老给掌掌眼。”说着,就把手里的文件递了过去。

高育良接过文件,眉头微微皱了皱,目光像扫描仪似的在文件上扫来扫去。祁同伟一看,赶紧开口解释:“老师,您瞧啊,眼下这汉东的局势,虽说咱暂时稳住了阵脚,可外面的舆论压力跟泰山压顶似的,一点儿没见少。咱要是主动出击,搞这么一场自查自纠的大动作,好处可海了去了!其一,这等于是跟上面、跟老百姓拍着胸脯保证,咱汉大帮管着的公检法系统,那可是有胆量自己革自己的命,直面问题不退缩,多有担当啊;其二,咱认认真真查一遍,要是真揪出几个冤案错案,还当事人清白,老百姓还不得把咱当再生父母,民意支持率不得跟温度计掉进开水里似的,‘唰’地就上去了;其三,这对咱内部也是个大扫除的好机会,那些藏在旮旯里、可能被对手抓住小辫子的隐患,提前都给处理干净,往后咱办事,那不就跟在自家院子里溜达一样,轻松自在,无后顾之忧嘛。”

高育良听着祁同伟这一通机关枪似的讲述,手里的文件也翻到了最后一页。他沉思片刻,微微点了点头,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同伟啊,你这主意倒有点新鲜劲儿,也确实有可取之处。不过,这么大动静,沙瑞金那儿肯定得有个交代,毕竟他是一把手,这事儿得他点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