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增程汽车,剑指特斯拉(1 / 2)

增程汽车,剑指特斯拉

像是三电系统,直接购买其他企业的,那很容易,没什么研发成本。</p>

但星逸汽车要全栈自研,这成本就高了。</p>

别说一百亿了,两百亿都只能听个响!</p>

除了魔都的200亿无息贷款之外,星逸科技集团还要再投入200亿!</p>

全栈自研,所有核心技术从头研发,并且做到业内顶流,400亿能做起来就很不错了。</p>

若是不够,就只能继续烧。</p>

没办法,全栈自研和全栈采购,完全是两个概念。</p>

实际上,在2012-2015年,新能源汽车想要做大,不全栈自研都难。</p>

毕竟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位领头羊都还在摸索,整个行业都是从零开始。</p>

王逸不自己全栈研发,想要购买第三方的零部件直接用,都难。</p>

眼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就特斯拉拿得出手,已经推出了摸del s,但辅助驾驶还没上。</p>

要等到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首代辅助驾驶autopilot 1.0,才会推出,搭载于摸del s。</p>

不过特斯拉的首代辅助驾驶相应的硬件,都是采购的第三方供应商,然后加以整合。</p>

因此首代辅助驾驶水平很一般,甚至可以说很鸡肋。</p>

等到两年后,autopilot 2.0推出,采用全自研硬件,那才有点看头,算是为FsD(完全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p>

目前连特斯拉都要采购第三方硬件,进行整合,只能说大家都是半瓶子醋,都差得很远。</p>

哪怕那些专业的新能源供应商,也很差劲。</p>

正是供应商不给力,特斯拉不得不开启全自研硬件的道路,去打造autopilot 2.0。</p>

同样,星逸汽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p>

供应商不给力,行业刚起步,想要走得远,只能全面自研。</p>

即便是特斯拉都是这样的路子。</p>

更何况王逸的作风本就是重自研,轻买办。</p>

不想过度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从而被轻易拿捏,甚至卡脖子。</p>

就像前世的比亚迪,和其他车企一样,很多元器件都是采购的博世等专业的供应商。</p>

结果博世心太黑,本就卖的贵,还以仗着行业垄断地位,动不动卡脖子涨价。</p>

对此,其他企业只能听之任之,没办法拒绝,涨价再多都得买。</p>

但比亚迪不同,直接公布了自研的方案,完全可以放弃博世,自研替代。</p>

这可把博世吓尿了。</p>

就比亚迪的体量,一旦自研,那博世将会直接失去一个超级大客户,销量都要暴跌很多。</p>

更主要的,比亚迪自研后可不是只给自己用,还会同步卖给其他车企,而价格甚至只有博世的一半。</p>

如此一来,博世不仅失去了比亚迪这个超级大客户,博世的其他客户也都得被比亚迪抢走,那博世都得损失惨重。</p>

对此,博世立即跪了,果断取消对比亚迪的涨价,只求大哥稳住,别掀桌子……</p>

类似的事情在科技圈和汽车圈,都非常常见。</p>

无法自研,国外巨头只会拿着你当大冤种大肥羊,无限收割。</p>

但只要能自研,那你就是爹,国外巨头恨不得成本价卖给你,只求别自产。</p>

只能说还是全栈自研有前途!</p>

见王逸到来,整个星逸汽车的高层都很兴奋。</p>

?тт kдn ?¢ ○</p>

自从2012年星逸汽车项目启动开始,近两年的时间,这还是王逸第一次来这边视察。</p>

这种看上去对于造车不太重视的姿态,不但没有让星逸汽车团队消极怠工,反而更加激励了团队的研发进取!</p>

有时候,越重视一个团队,可能团队越飘,越不出成果。</p>

相反,王逸这种看上去不太重视的姿态,近两年,一次不来,反而让汽车团队感到了巨大的危机。</p>

生怕没有产出就会被整体毙掉,甚至整个事业部全面放弃。</p>

基于这种担忧,造车团队反而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只想尽快出成果。</p>

进展也比王逸预想的快得多。</p>

宋思凝介绍一系列高管之后,星逸汽车副总裁邹泽峰笑着开口:</p>

“董事长,现在十点多了,酒宴已经准备妥当,您看我们是先去吃饭,还是……”</p>

王逸摆了摆手:“吃饭不急,一会在食堂吃点就行。先去研发中心!”</p>

“好的,董事长,这边请。”邹泽峰并不意外。</p>

他很是清楚,和其他董事长不同,王逸很务实,不看那些虚的,只看实际研发产出。</p>

很快,一行人立即来到研发中心。</p>

邹泽峰介绍道:“董事长,这边我们的电机部门。目前分为两个团队,一个团队研发前电机,一个研发后电机。”</p>

“目前前电机研发成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测试了两个多月,表现出色。最高200马力,最扭矩320n·m。最高转速16000转,采用油冷冷却。”</p>

“后电机也是永磁同步电机,单电机最高370马力,最大扭矩380,最高转速20000转,采用油冷+液冷双循环冷却方式。”</p>

“后电机也做出了样机,测试了一个月,目前看没什么问题,性能也很强大,但还要继续测试。”</p>

“很好,这进度很不错。”王逸很是满意。</p>

第一代电机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非常好了。</p>

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摸del s的电机。</p>

当下的摸del s还是第一代,采用感应电机,很是拉胯,完全不如星逸汽车的永磁电机。</p>

当然,特斯拉目前也在研发永磁电机,并且在接下来的摸del X上推出前感应后永磁的双电机。</p>

同时,2016年,摸del s也会推出改款,升级为前感应后永磁双电机的四驱版本。</p>

之前,星逸汽车原计划2016年量产上市。</p>

但按照当下进度,大概率明年就能上市。</p>

而特斯拉的摸del X,也会在2015年9月份开始交付,恰好撞期。</p>

因此,星逸汽车最大的对手就是特斯拉摸del X。</p>

至于摸del s,没改款的摸del s不是星逸汽车的对手,但后年改款了,那就硬碰硬了。</p>

摸del X性能很是不俗,售价也很高,7万到15万美金的售价。</p>

国内的话更贵,要85万-100万!</p>

不过星逸汽车第一代产品,不适合定价这么高。</p>

相反,王逸会将价格定在40万到100万。</p>

国内市场,50万起步的星逸汽车,对标BBa,还能卖得动。</p>

若是和摸del X一样,85万起步,那销量就惨淡了。</p>

哪怕2015年汽车还很贵,BBa也很贵,这么高的价格都销量惨淡。</p>

像是奔驰c,宝马3,奥迪a4,只要不是即将改款的老款,2.0T版本,这年头落地也得四十万左右。3.0T版本落地要50万。</p>

星逸汽车定位40万起步,算是恰到好处。</p>

低配版正好和BBa的c34正面竞争。</p>

中配版本,对标e56。</p>

高配版,对标奔驰s,宝马7系,奥迪a8。</p>

依旧是标准版走量,高配版追求利润。</p>

“成本怎么样?”王逸开口问道。</p>

电机性能不俗,但成本也很重要,若是成本太高了,那也费事。</p>

“董事长,这两款电机成本都不高,按照年产5万台计算,前置电机成本一万人民币左右,后置电机1.3万左右。四驱双电机版本成本2.3万左右。”</p>

“若是年产20万台,那前置电机成本能降到7000,后置电机成本降到9000。四驱双电机成本1.6万左右。”</p>

“还可以。”王逸说道,心中却非常肯定。</p>

这个成本比起特斯拉的成本还要低。</p>

特斯拉双电机成本也要三万三人民币,比星逸汽车这边贵得多。</p>

原因就是特斯拉电机分成永磁电机和感应电机,两种电机的成本肯定高于单一种类电机的成本。</p>

再加上没有规模化生产,特斯拉电机的成本根本降不下来。</p>

щщщ◆tt n◆c ○</p>

等到2016年,特斯拉内达华电机厂投产后,规模扩大,年产能达到20万台电机,那特斯拉的双电机成本,也有望再降低30%,达到2.3万人民币。</p>

但依旧比星逸科技1.6万人民币贵得多。</p>

原因简单,国内人力成本、资源成本都比国外低得多。</p>

而且生产永磁电机需钕铁硼磁体,占材料成本40%。</p>

当下稀土价格很高,钕价约$50/kg。</p>

而夏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地,便宜的多,成本低得多。</p>

可以说,明年星逸汽车量产后,单是电机方面,星逸汽车的成本就比特斯拉低了很多很多。</p>

哪怕星逸汽车采用双永磁电机,而特斯拉是便宜的感应电机+永磁电机。</p>

“董事长,这两款电机只是标准版,可以做到单电机后驱370马力,以及四驱双电机570马力,比起摸del s的大多数版本都有过之无不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