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分化与说服(上)- 硬件与量产的定心丸(1 / 2)

林轩的“未来宣言”如同投下了一颗思想的核弹,彻底引爆了启明芯核心团队的雄心与激情。打造自主平台、定义智能时代的宏伟愿景,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

然而,当最初的激动稍稍平复,回归到具体的执行层面时,那些冰冷而现实的挑战,依然如同巨大的磐石,横亘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对于直接负责硬件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运营的陈家俊和黄耀龙来说,林轩描绘的蓝图越是宏伟,他们肩上的担子就越是沉重,心中的疑虑也越是具体。

在一场由林轩、赵晴鸢、陈家俊、黄耀龙以及供应链核心主管闭门参加的小范围碰头会上,气氛就不如之前全体动员大会那般激昂,多了几分冷静和审慎。

“林总,赵总,”陈家俊率先开口,这位一直以来都是启明芯硬件研发“定海神针”的老将,此刻的眉头紧锁着,手指在面前的笔记本上轻轻敲击,“新战略的方向,我个人完全支持。但是,具体的资源分配和执行节奏,我还是有些担心。”

他抬起头,目光诚恳地看向林轩:“我们不能否认,‘启明’mp3芯片的下一代升级,‘龙芯’dVd芯片的市场维护和客户支持,以及最重要的——‘蜂鸟’功能机芯片的量产爬坡和对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客户的交付承诺,这些都是我们未来一到两年内,保证公司现金流和市场地位的基石。”

“如果我们现在就将绝大部分研发资源,特别是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抽调到‘北辰’oS和‘天枢’Soc这两个全新的、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项目上,会不会导致现有这些‘现金牛’业务的研发进度滞后?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对现有客户的服务质量?特别是‘蜂鸟’,刚刚看到希望,万一因为资源不足导致量产或客户支持出问题,那我们可能连功能机这块市场都吃不到嘴里!”

陈家俊的话音刚落,黄耀龙立刻接了上来,他的担忧则更偏向于生产和运营层面。

“是啊,林生!”黄耀龙的语气带着明显的焦虑,“硬件不同于软件,它的链条太长了!芯片设计出来要流片,流片回来要封测,封测好了要测试,测试通过了才能量产!这中间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

“而且,听您的意思,我们未来还要自己做‘启明·创世’手机?”他瞪大了眼睛,“我的天!那复杂度可就不是一个量级了!工业设计、结构堆叠、屏幕选型、电池安全认证、天线调试、整机组装、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线管理、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物流运输、售后维修……这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巨大的‘坑’!我们启明芯以前可从来没做过整机啊!三年时间,要同时搞定操作系统、顶级Soc、还要造出世界一流的手机?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我真担心……”

他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担心步子太大,扯着公司的命脉。

他们两人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站在各自负责领域最现实、最直接的角度提出的问题。新战略固然激动人心,但如何确保在追逐星辰大海的过程中,脚下的土地依然坚实稳固?如何平衡新旧业务的资源投入?如何规避进入全新领域(如整机制造)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林轩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理解他们的顾虑,也早已思考过这些问题。

“家俊,老黄,”他等两人说完,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你们的担心非常有必要,也是我们新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首先,关于资源分配和现有业务的稳定。”林轩明确表态,“我再次强调,在‘北辰’计划的初期阶段(至少第一年到一年半),我们将优先保障‘蜂鸟’项目的资源! 确保它的客户验证顺利通过,确保它的量产爬坡稳定可靠,确保我们能够按时、按质地向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客户交付芯片!”

“‘蜂鸟’的成功,不仅仅是为了履行我们对客户的承诺,更是为了** ??? (hakvar - 希伯来语,意为“确保”,这里引申为保障)** 我们新战略所必需的现金流!我们要用‘蜂鸟’赚来的利润,去滋养‘北辰’和‘天枢’这两颗更加金贵的‘种子’!所以,请你们放心,公司绝不会为了新项目而牺牲‘蜂鸟’这个即将到来的‘现金牛’!”

“当然,”他补充道,“资源的优化和聚焦是必须的。一些非战略核心、投入产出比不高的项目,比如‘龙芯’dVd芯片的下一代大幅升级计划,可以暂时放缓,维持现有市场即可;‘启明’mp3芯片,保持小步快跑的迭代,维持住高端市场的品牌形象就行。我们要把最优秀的工程师资源,逐步、有序地向‘天枢’和‘北辰’项目倾斜,但这个过程会是平稳过渡的,不会一蹴而就。”

听到林轩如此明确地表态优先保障“蜂鸟”,陈家俊和黄耀龙都松了一口气。这是他们最担心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