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李渡河
虽然这一次文会,对于李云乃至于整个江东来说都相当要紧,但是创业初期,该放权就要舍得放权。</p>
毕竟,他也实在是分身乏术。</p>
而且,杜谦在先前很长一段时间,跟李云之间都是合伙人的关系,他也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伙人,事情交给他,李云相信不会出什么差错。</p>
不过杜谦还是很小心谨慎的,他坐在了李云对面,看了看李云,开口说道:“上位这么着急?”</p>
李云“嗯”了一声,开口道:“至少在幽州破城之前,我们须得出现在河北道地界上,要不然再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p>
“天下人,这都不是瞎子。”</p>
杜谦认真考虑了一番,然后开口道:“上位,我这里又是新城的事情,又是文会的事情。”</p>
“马上还要着手各州郡的春播。”</p>
他看着李云,正色道:“让子望兄,来帮帮忙吧,子望兄学识也相当不错,又是奔着事功的路子去的,由他来处理一部分文会的事情。”</p>
“正合适。”</p>
许昂许子望,文官队伍里,李云最忠诚的下属,几乎没有之一。</p>
许昂原先在扬州跟赵成搭班,任扬州刺史,后来淮南道落入李云手里之后,许昂也就跟着回了金陵,现在被李云安排,监察江东各州郡官员。</p>
他经历过人生劫难,原先几年时间,都心如槁木,办事情也是公事公办,人称铁面,正适合干监察的差事。</p>
而杜谦这个时候,把他牵扯起来,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哪怕李云不负责文会的后续挑拣工作,也要把李云最忠心的人安排进来,来推进李云的意志。</p>
李某人看了看杜谦,笑着说道:“杜兄好生多心,咱们从越州时候,便是同路而行之人了,我还信不过杜兄?”</p>
杜谦微微摇头,正色道:“上位,在建功立业上,咱们之间自然没有任何不能相信的地方,但是金陵文会名为文会,实为考学。”</p>
“上位推行的,又是事功的新学。”</p>
杜谦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而我是旧儒出身,这种事情,自然要避讳一些。”</p>
他看着李云,开口笑道:“而且,有子望兄在,我做事情反而更能放得开手脚,上位你说是不是?”</p>
李云低头喝了口茶,才缓缓点头:“那好罢,就让许昂也参与进来。”</p>
“有什么不同意见,一切还是以杜兄为主。”</p>
李云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只是这样一来,杜兄将来要少去不少门生了。”</p>
这一科录取三百人,理论上来说,他们就都可以算作是杜谦的门生,杜谦将来,在朝堂上,尤其是文官之中的影响力,也会被抬升到一个旁人绝不可企及的高度。</p>
杜谦笑着说道:“他们都是上位的门生还差不多,跟我没有太大关系。”</p>
“这事功的新学。”</p>
杜谦轻声叹道:“不瞒上位,我现在也是在跟着学。”</p>
“事功本就没有什么问题。”</p>
李云看着杜谦,正色道:“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干出一番事业,一味的道德文章,最终都会落到虚处。”</p>
“也教化不了许多人。”</p>
杜谦跟李云讨论了几句,然后感慨道:“上位现在学问大有长进,慢慢我快要赶不上了。”</p>
“马屁,马屁。”</p>
李云给他倒了杯茶,推了过去,笑着说道:“杜兄可莫要跟那些人学坏了。”</p>
杜谦哈哈一笑。</p>
“实话实说,实话实说。”</p>
…………</p>
因为文会的事情太多拖沓,李云已经等不了了,第二天,他告别了家人,最后去看了看已经快要临盆的陆嬛,还有已经显怀的刘苏,在第三天,带着自己的卫队,动身启程,离开金陵。</p>
这会儿,李云的卫队规模,已经正式扩编到了五百人,而且五百人个个配马,这种规模的兵力,已经不是卫队,而是卫营了。</p>
杨喜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李云身边卫营的校尉,跟着他一路北上。</p>
除此之外,跟着李云一起的,还有周必,以及新的跟班苏展。</p>
此时李正已经在楚州淮水河畔等候,李云不需要再去整备大军,在金陵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他便翻身上马,带着卫营的人,从金陵一路北上,赶往楚州。</p>
金陵到楚州,其实并不是太远,只四百里左右,坐船过了大江之后,众人一路驰奔,在李云从金陵出发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三月初十,李云就抵达了楚州州城附近。</p>
这个时候,李正已经驻扎在楚州,超过二十天。</p>
按照李云的要求,江东军是尽量不扰民的,李正带着的这一万人,基本上都是驻扎在楚州城外,没有进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