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江东
经略江东</p>
一百多年前,大周就开始进行科举的,不过现在的科举,还是比较粗糙的阶段,一年其实录取不了多少人。</p>
而做官的门路,除了科举之外,就是高官们的举荐了,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宽广的进身之阶。</p></p>
甚至李云本人,其实也是靠这个门路做了官,他是被苏靖举荐,才被朝廷任命为越州司马。</p></p>
苏大将军那个时候,刚一出山,就很轻松的平定了越州的叛乱,在朝廷说话的份量还是有的。</p></p>
这种举荐,也注定了那些高门大户,会长盛不衰。</p></p>
而如果书籍知识的成本,能够被抑制下去,科举制度被铺开完善,这些几百年乃至于上千年的世家,其实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p></p>
倒不是说他们会一夜之间消失不见。</p></p>
但大多数世族,都会陆续凋零。</p></p>
毕竟你一个家族,充其量几百上千人,与天下人相比,数量太小了,哪怕是按比例出人才,也很快会被时代所淘汰。</p></p>
而世族没落之后,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士族。</p></p>
虽然读音类同,但其实已经天差地别。</p></p>
一个大的世族,可以轻而易举的影响一个区域,乃至于影响王朝兴衰,但是士族吗…</p></p>
整个士族阶层加在一起,或许还有些力量,但是单个士族,其实就无足轻重了。</p></p>
毕竟这个时代,也有士族。</p></p>
石埭的顾家,李云的妻族薛家,还有吴郡的卓家,这些都能够算得上是士族。</p></p>
这种士族,跟崔,郑,李,王这种大姓的势力比起来,实在相差太大太大了。</p></p>
至于印刷术的改进,能不能把知识成本降下来,能降下来多少,李云心里也没有什么底,但是凡事总要试一试。</p></p>
他来到这个世界,总是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的,而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世界,没有其他的捷径,只能从教育出发。</p></p>
一点一点更易这个旧世界。</p></p>
李云在越州待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了程,吴郡的卓老爷,从事商路多年,多半有门道,去做这件事情。</p></p>
李云这趟去吴郡,一来是巡视自己的盐道,有没有被当地的人贪了去,二来就是要处理一些关于军队的辅助事项。</p></p>
比如说制甲炼兵的匠人,吴郡肯定比婺州要多,这一趟去吴郡,这些事情李云都要着收去做。</p></p>
顺便看看,吴郡适合不适合做大本营,要不要把自己的老巢给“迁”过去。</p></p>
从开始崭露头角以来,李云已经经历过多次搬家了。</p></p>
从苍山到陵阳山,再到越州,到婺州。</p></p>
每一次的迁动,实际上都是一次剧烈的动荡,现在李云需要找一个能够作为长久大本营的地方,然后就此安定下来,以这个大本营开始,往四面八方开始扩展。</p></p>
吴郡和江宁,都可以作为选择。</p></p>
吴郡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毕竟这个地方李云曾经淌过一遍,现在基本上还在他的控制之中。</p></p>
杜谦默默点头。</p></p>
他还是比较认可李云现在的举动的,不管外部局势如何动荡,李云始终都是不紧不慢的在一点一点,脚踏实地的发展壮大。</p></p>
李云正要翻身上马的时候,远处孟海一溜小跑跑了过来,给李云递了一封信。</p></p>
“将军,刚送来的。”</p></p>
李云接过信封,先是看了一眼信封,便拆开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这封信的落款上。</p></p>
落款是四个字。</p></p>
青州周昶。</p></p>
李云摸着下巴想了想,然后递给了一旁的杜谦,笑着说道:“好像是那位平卢节度使的儿子,约我见一面,杜兄看一看。”杜谦这才接过书信,看了看之后,微微低头停顿了一下,开口道:“这个时候,跟周家人见一面,倒也应该,不过见面的地点在金陵…”</p></p>
他看向李云,问道:“要不要给对方回话,见面的地方改在吴郡?”</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