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和平之治与潜在挑战(1 / 2)

第三百四十八章:和平之治与潜在挑战

和平协议签署后,大宋边疆迎来了久违的宁静与繁荣。陈佑安和陈煜全身心投入到边疆建设之中。他们先是大力发展农业,开垦新的农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边疆的百姓们不再为温饱担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多亏了太子和康乐王,我们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每年都能收获这么多粮食。”一位老农看着金黄的麦田,感激地说道。

陈佑安和陈煜并未满足于此,他们又着手推动商业的发展。开放更多的贸易口岸,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边疆的集市变得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如今这边疆,真是越来越有生气了。”一位路过的商人赞叹道。

与此同时,陈佑安还注重教育的普及。他在各地修建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让边疆的孩子们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读书识字,将来为边疆的发展贡献力量。”陈佑安说道。

陈煜则致力于改善民生,修建道路、桥梁,完善水利设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在兄弟俩的努力下,边疆逐渐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百姓们安居乐业,对陈佑安和陈煜的爱戴之情日益深厚。

然而,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权力的天平虽因老牌权贵的倒台而发生了倾斜,但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新晋官员们在朝堂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满怀壮志,急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但有些过于激进,触动了一些其他势力的利益。

“这些新晋官员的改革太过急切,很多政策根本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这样下去恐怕会引发新的矛盾。”一位中立官员担忧地说道。

林美妍在宫中也听到了一些关于改革的争议声。她深知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也明白操之过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陛下,新晋官员们的改革热情固然可嘉,但还需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引发动荡。”林美妍向皇帝陈情令进言。

皇帝点头表示认同:“朕也有所察觉,这些改革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急于求成。”

然而,新晋官员们却认为改革刻不容缓,他们在朝堂上据理力争。

“陛下,如今大宋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不加快改革步伐,如何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位新晋官员说道。

朝堂上因此产生了新的分歧,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