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双方激战正酣时,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仿佛能冲破云霄,传至数里之外。
而此时,在城外,一支由朝廷派遣的两万人援军如黑色的洪流,正朝着忠义军大营发起了偷袭。
这支朝廷援军是皇帝李逸风,接到杨毅剿灭李逸云三万轻骑后,派出两万援军前往淮南郡,协助李逸尘守城的。
奈何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才几天时间,杨毅的忠义军又对淮南郡的舒州府城发起了突袭,他们今日下午刚刚才赶到城外四十里,正在安营扎寨休息,但突然接到斥候关于舒州府被忠义军攻破的禀报后,将领不得不下令紧急增援。
一名将领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披重甲,面色冷峻。他手中挥舞着令旗,大声指挥着:“盾牌手在前,弓弩手准备,听我号令!”
随着他的命令,前排的盾牌手迅速举着巨大的盾牌,组成一道坚实的防线,缓缓朝着忠义军大营推进。
后方的弓弩手则弯弓搭箭,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对准了大营内的忠义军。
忠义军大营内,守营的将领听到喊杀声,脸色一变,急忙下令迎战。“弟兄们,朝廷的援军来了,咱们不能退缩,拼死一战!”忠义军们迅速拿起兵器,从营帐中涌出,在大营前仓促列阵。他们虽然在慌乱中应战,但眼神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放箭!”朝廷援军将领一声令下,顿时,如蝗般的箭雨朝着忠义军大营倾泻而去。
忠义军们举起手中的盾牌,试图抵挡,但仍有数人中箭倒下,发出痛苦的惨叫。然而,忠义军并未因此而慌乱,待箭雨落完后,旁边的士兵连忙将伤员抬走,后面的士兵也同时连忙补上空缺。
与此同时,李义文正在帅帐中全神贯注地书写公文,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专注的面庞。
突然,营帐外嘈杂的喊杀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紧接着,一名亲兵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单膝跪地,急切地说道:“禀报总管大人,大事不好,有朝廷的援军偷营,外面已经打起来了!张军团长正在组织军队进行抵抗。”
李义文闻言,脸色瞬间一沉,手中的毛笔“啪”地一声搁在案上。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起身,一把抓起挂在一旁的战甲,利落地穿戴起来。接着,又拿起那把寒光闪闪的佩刀,系在腰间。
穿戴整齐后,李义文在亲卫们的簇拥下,大步流星地朝着营帐外走去。一出营帐,浓烈的硝烟味便扑鼻而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愈发清晰。只见营地里火光冲天,人影绰绰,双方士兵正杀得难解难分。
李义文眉头紧皱,目光如炬,迅速观察着战场局势。他一把抓住身旁一名队长,急切地问道:“敌军情况如何?咱们的兄弟们怎么样了?”
队长赶忙回答:“禀报总管大人,来的是朝廷的援军,箭雨很猛,兄弟们正在拼死抵抗,咱们有点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