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沉思片刻后才慢慢说道:“务必严守秘密,前期绝不能泄露任何风声。
要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必须确保手下可靠。
殿下的侍卫人数不足,可以向太子暂借。
不仅要借侍卫,还需借擅长记账之人。
也需了解龙江宝船厂原先的物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到了那里,即刻掌控全局。
仓库、账房等关键之处,务必守住,以防有人篡改账目或发生火灾。
江阴侯那边,同样需要提防……”
谈及正事,道衍毫不含糊,提出的建议十分务实。
朱棣点头示意明白。
随后起身对道衍说道:“大师,龙江宝船厂停工时的账本,我兄长嘱咐我带回,大师可愿与我一同查看?”
道衍未多言,收拾碗筷后,随朱棣一同前往。
……
夜已深,烛光摇曳的屋内,朱棣与道衍已看完龙江宝船厂的账目。
朱棣神情振奋,兴致颇高。
这不仅是因他白天补足了睡眠。
更因为从账目中,他得到了重大发现。
这里不仅存有两艘四千料的大海船,还有二十艘两千料的大海船。
更有许多剩余材料,以及十五艘未完工的两千料大海船!
若能将龙江宝船厂掌控于己手,再配上一支精良水师,不必太久便能扬帆远航,扫荡海匪,为恢复市舶司铺平道路!
“殿下,莫非陛下有意开放海禁,重新设立市舶司,借由海外贸易聚敛财富?”
朱棣颔首答道:“确是如此。”
道衍言道:“欲要开海且令市舶司从中获利,仅整顿水师、剿灭海盗远远不够。此事并不简单。
还有一层关键之处需考量,此乃元代后期与当今市舶司难以盈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道衍将所知之事尽数告知朱棣。
听完道衍的话后,朱棣紧攥腰间刀柄。
“太过分了!实在太过分了!即便如此,又能奈我何?
本王必将杀出一条血路,谁若阻挡,必死无疑!”
此言满溢杀意!
道衍点头回应,忽而注视朱棣问道:“殿下,那位奇人所言,莫非不只是徐大将军时日无多,还提及了其他重要人物?”
徐达固然重要,但单凭他一人,不足以促使朱元璋在短期内下决心废除海禁,筹备重启市舶司,更不会让燕王朱棣倾尽全力。
朱棣沉思片刻,最终认可了这一事实。
道衍心中猛然一震!
那双三角眼中此刻仿佛闪过异样光芒,慈祥温和的模样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猛虎般的威势!然而,这般变化仅是一闪即逝,让人怀疑是否看错了。
道衍内心实则极为兴奋。
当年太祖龙体欠安,派徐福等人远航寻仙山以求长寿之术;如今太祖短短时日便决意开放海禁,重建市舶司,允许百姓出海谋生。更从燕王处得知,有奇人言说除徐达外,还有一名地位更为关键的人物命不久矣。
当今大明中,比徐达更重要的存在屈指可数。皇后娘娘的病症已然好转,剩下的符合条件之人寥寥无几。
能让太祖如此重视,甘愿做出重大变革,且令燕王如此坚定表态,此人身份自然呼之欲出。
要么是太祖朱元璋,要么便是太子朱标!
而这二人,若有一个健康出现隐患,对大明的冲击都将难以估量。
未来的大明势必面临剧烈动荡。
一旦动荡来临,他毕生所学便能施展!
将有机会展现才华、验证实力、学以致用!
道衍并非期待太祖或太子遭遇不幸,他认可这两人治理下的大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