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土豆,一季的产量竟然高达四千斤!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开始仔细阅读文章内容。
文章详细介绍了土豆的种植方法、生长习性、以及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
“……土豆,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即便在贫瘠的山地,亦能获得不错的收成。在关中地区,经过精心培育,亩产可达四十担。而在一些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产量甚至更高……”
文章中还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片丰收的土豆田,一个个硕大的土豆从地里被挖出来,堆积如山。
房玄龄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激动。
如果这文章所言属实,那么土豆的推广,将彻底改变大唐的粮食格局!
有了土豆,百姓将不再挨饿,大唐的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李世民,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陛下,这……这土豆,当真如此高产?”
李世民正沉浸在对头版文章的思索中,被房玄龄的声音惊醒。
他微微皱眉,对于房玄龄的失态有些不满。
但当他看到房玄龄那激动得通红的脸庞,以及手中那份被捏得皱巴巴的报纸时,他的心中又涌起了一丝好奇。
“玄龄,何事如此激动?”李世民问道。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他将手中的报纸递给李世民,指着那篇关于土豆的文章说道:“陛下,您看这篇文章,这上面说,土豆亩产可达四十担!这……这简直是神物啊!”
李世民接过报纸,目光在那篇文章上扫过。
他虽然对农事不太了解,但也知道亩产四十担意味着什么。
“四十担?”李世民的眉头微微一挑,他看向房玄龄,问道:“玄龄,你以为如何?”
房玄龄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如果这文章所言属实,那么土豆的推广,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臣恳请陛下,立即派人查明此事,若是真的,务必将土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虽然对土豆的高产感到惊讶,但并没有像房玄龄那样激动。
毕竟,他更关心的,还是头版那篇关于大唐现状的文章。
他将手中的报纸轻轻地放在桌案上,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陛下,这《大炎周报》上,还有一篇文章,是关于……关于科举的。”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和房玄龄同时一愣。
科举?这《大炎周报》竟然还关注科举?
李世民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看向长孙无忌,沉声道:“拿来我看!”
长孙无忌不敢怠慢,连忙将另一份报纸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报纸,展开一看,只见文章标题赫然写着:《论科举之弊端与改革之道》。
他的瞳孔猛地一缩,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和不安感涌上心头。
他预感到,这篇文章,将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冲击。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开始阅读文章内容。
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只有李世民翻动报纸的轻微声响,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他们知道,这《大炎周报》上的文章,将会给大唐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就是眼前的这位皇帝。
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报纸,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那薄薄的纸张,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隐隐觉得,这文章后面,隐藏着更深的东西。
终于,李世民缓缓抬起头,他死死盯着那份报纸,一字一顿地问道:
“这《大炎周报》,究竟是谁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