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收车回库,寒风更劲。王铁牛拎着马灯前来验车,昏黄的灯光扫过车斗缝隙时,李天佑的心猛地漏跳一拍,那里沾着半片天津港才有的海带结,显然是今早偷偷用空间帮忙转移存货时不慎落下的。
他强作镇定,手心却沁出冷汗。幸而王铁牛只是随意踹了踹轮胎,粗声说道:“明儿有趟要紧任务,二十车盘尼西林要送协和医院,路上不太平,多加小心......”
雪夜的长街上,李天佑把冻僵的手按在排气管上取暖。远处传来扫盲班的齐诵:“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声浪惊飞钟鼓楼的寒鸦,翅膀扑棱声里混着电报大楼的莫尔斯码,像是给这座古城换血时的脉搏。
这日深夜,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李天佑警惕地看向徐慧真,后者迅速吹灭了煤油灯,屋内顿时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炭火盆中零星的火星,在黑暗中明明灭灭。
“李同志在家吗?军管会紧急通知!” 门外传来陌生的男声,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徐慧真摸到院门边,透过缝隙向外张望,只见三个身穿灰布军装的战士手持火把,站在院门口。火把的光芒在雪地上投下晃动的影子,战士们绑腿上的冰棱在火光中闪烁,显然是刚从寒风中赶来。
李天佑迅速披上外套,压低声音说:“你们别出来,我去看看。” 他走到门口,谨慎地打开门,一股寒风裹挟着雪粒子立刻灌了进来。
“李同志,” 为首的战士敬礼后说道,“石景山钢铁厂刚刚发来急电,一批支援前线的钢材必须连夜运往天津。运输队现有的司机人手不足,赵科长点名让你立刻归队。” 战士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盖着鲜红印章的加急信件。
李天佑接过信,借着月光迅速浏览了一遍。信中字迹潦草却有力,显然是紧急情况下所写。他想起前几天在钢铁厂看到的情景,工人们在寒风中坚守岗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拼尽全力。
“我这就跟你们走。” 李天佑转身回屋,简单收拾了一下。徐慧真默默将一个装满干粮的布包塞进他怀里,眼中满是担忧:“路上小心,注意安全。”
秦淮如抱着熟睡的小丫站在一旁,轻声说:“我们等你回来。” 杨婶则匆匆将一块烤得金黄的红薯塞进他口袋:“路上饿了吃,暖和。”
李天佑点点头,跟着战士们消失在夜色中。小酒馆后院重新陷入寂静,只有寒风依旧呼啸,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特殊时代里,无数人为了理想和未来而奋斗的故事。徐慧真站在门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久久没有离去,心中默默祈祷着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