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生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同时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等症状。这里提到的生姜(切)各三两,意味着需要将生姜切成适当的片或丝,以便于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析出。
白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食少便溏、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
附子: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但经过炮制后,其毒性大大降低,同时保留了其温阳散寒的功效。附子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肾、脾经。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状。这里提到的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意味着需要将附子进行炮制处理,去除外皮,并破成八片,以便于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析出,并降低毒性。
真武汤是中医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等证候的经典方剂,其组方原则就是温阳利水。这组药材的组合,既包含了温阳散寒的附子、生姜,又包含了健脾利水的茯苓、白术,还包含了养血柔肝的芍药,共同达到了温阳利水、健脾养血的功效。
当然,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药性与功效复杂多样,不同的药材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药效,甚至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因此,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原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上五味:这指的是上方所列的五味药材,即茯苓、芍药、生姜(已切好)、白术和附子(已炮制好,去皮,破成八片)。这五味药材是本次煎药的主要成分。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这句话描述了煎药的过程。首先,需要准备八升水(约合现代计量单位的8升,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药材量和煎药器具进行调整),将五味药材放入煎药锅中,然后用武火(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小火)慢煎。煎药的时间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所需药效来决定,直到将药液浓缩至三升(约合现代计量单位的3升)左右。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以确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水中。
去滓: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中的药渣(即药材的固体部分)去除。这个过程通常通过过滤或倾倒的方式实现,只保留清澈的药液部分。
温服七合:将去除药渣后的药液分次服用。这里提到的“七合”是古代容量单位,约合现代计量单位的0.7升或700毫升。由于药液总量为三升,因此通常需要将药液分成四到五次服用,每次服用量约为七合。在服用时,需要将药液加热至温热状态,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
日三服:这句话指的是每天需要服用三次。根据药液的总量和每次的服用量,可以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如早、中、晚各服用一次,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