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寒江剑气凝·问松剑意开(1 / 2)

千丝诏 强势 1871 字 1天前

洛阳城头的火光映红天际,漕运码头的青石板在高温下噼啪作响。

慕素影剑尖挑起燃烧的粮袋,寒江剑气裹挟着冰粒扑灭火焰。

沈知意金针穿透三丈外的水龙带,针尾银丝缠住铜制闸轮猛扯,迸裂的水柱浇向冒烟的粮仓。

\"戌时三刻!\"

码头更夫敲响铜锣的刹那,七艘运盐船突然横转。

船身木甲板翻起,露出七十二具改良诸葛弩。

慕素影剑气劈断三根弩弦,却见箭槽中滚出的并非箭矢,而是刻着各派徽记的青铜令牌。

沈知意北斗针阵钉住七枚令牌,针尖触及\"唐门\"字样的瞬间,令牌内藏的毒砂喷射而出。

慕素影剑鞘重击水面,激起的浪花在内劲催动下凝成冰墙。

毒砂嵌入冰层时,针气已穿透船舱木板,将三名操控弩机的黑衣人钉在桅杆。

\"小心水下!\"

示警声未落,十八道铁索自河底暴起。锁链末端系着的精钢虎爪扣住码头石柱,二十四个赤膊力士拽着铁索浮出水面。

当先者熟铜棍横扫,棍法走势却是少林伏虎式混合血刀门剔骨劲。

慕素影剑气点中棍梢伏魔纹,寒江内劲顺着铜棍直透经脉。

力士暴喝脱手,铜棍坠地时炸出武夷派赤焰砂。

沈知意金针穿透砂雨,针尾火折引燃浸油缆绳。

燃烧的绳索如毒蛇缠住力士脚踝,火光映出他们腰间新烙的蛇纹。

伤口的血痂尚未脱落。

东侧粮仓突然坍塌,九口桐木箱滚落运河。

箱盖震开的刹那,三百只信鸽冲天而起,每只脚环都系着微型卷轴。

慕素影剑气卷起浪花,凝水成冰击落七成信鸽。

沈知意金针穿透剩余鸽群,针尖挑破的卷轴里飘出岭南温家的机关图纸。

\"酉时方向!\"

河心突现漩涡,十二具青铜棺破水而出。

棺盖飞旋间,三十六名灰衣人各执奇门兵刃杀出。

当先者链子枪直取咽喉,枪法竟含青城问松剑意。

慕素影剑脊贴枪身滑至护手,内力骤吐震断三节铁链。

沈知意踏着飞散的铁环腾挪,金针穿透使枪者曲池穴。

针气激荡间,那人胸前的武当印记突然皲裂,露出皮下溃烂的烙伤。

十二连环坞的蛇纹在溃脓中扭曲变形,宛如活物。

西岸柳林传来机械脆响,七架改良抛石机投射燃烧的桐油罐。

慕素影剑气劈开两个火球,寒江内劲将烈焰冻成冰坨。

沈知意北斗针阵穿透烟雾,钉住操控抛石机的黑衣人足三里穴。

针尾银丝缠住机簧,将整架机关扯入运河。

\"坎位离火!\"

慕素影闻声变招,剑气突转绵柔。

寒江十六式化作绕指柔,将五枚毒蒺藜卷入剑风。

沈知意金针点中毒蒺藜尾羽,针气激得暗器回射。

树冠中坠落的偷袭者腕间紫斑未消,正是唐门毒砂掌的痕迹。

子夜暴雨更急,粮仓地窖突然爆开。

九名白袍客踏着碎木跃出,当先者双掌泛着南海派特有的冰蓝。

慕素影剑气破开冰幕,剑尖触及对方护腕时,寒玉髓的冷意竟顺着剑身反噬。

\"二十年不见,寒江剑气倒是越发精纯。\"

白袍客袖中射出峨眉刺,招式却带点苍派回风劲。

\"可惜南海冰魄功专克天下寒劲。\"

沈知意北斗针穿透雨帘,针尾银丝缠住峨眉刺机括。

爆炸的毒烟中,那人面纱飘落,耳后崭新的蛇纹刺青渗着血珠。

慕素影剑锋突颤,剑气绕过冰魄真气,直取膻中三寸。

白袍客暴退七步,后背撞塌半堵砖墙。墙内暗格里滚出三百卷河洛图赝品,每卷都标注着各派禁地方位。

沈知意金针钉住即将飘散的图纸,针尖墨渍在雨中显出十二连环坞暗记。

\"未时三刻!\"

漕船残骸中突传巨响,七尺斩马刀劈开甲板。

刀风裹挟着昆仑派孤烟式,刀脊暗槽迸出武夷赤焰砂。

慕素影剑鞘插入桅杆借力,身形如燕折转。

寒江剑气贴着刀背游走,剑尖挑中护手云纹时,刀柄机关突射血刀门化骨针。

沈知意金针后发先至,针尖点碎毒针的刹那,北斗针阵已封住退路。

使刀者暴喝变招,刀法突转武当两仪剑式,却被剑气削去半截刀刃。

\"报——!\"

浑身浴血的传令兵踉跄跪倒,手中令旗只剩半截:\"十二连环坞...破了少林塔林...\"

慕素影剑尖轻颤,挑开令旗残片。

旗面焦痕间隐约可见南海派浪花纹,烧焦处却露出唐门蝎尾暗记。

沈知意金针穿透三层布料,针尖沾着的硫磺分明是霹雳堂手笔。

河面突现三十六道漩涡,每道漩涡中心浮起青铜鼎。

鼎身铭文刻着各派绝学要诀,鼎耳却栓着十二连环坞的玄铁链。

慕素影剑气劈开三具铜鼎,寒江内劲将鼎中药汁冻成冰刃。

沈知意金针穿冰而过,带起三百冰刃回射。

铜鼎在冰火交击中迸裂,露出底部暗藏的河洛机关图。

图纸边缘的批注笔迹,竟与三年前青城派掌门绝笔信如出一辙。

暴雨中的追索持续到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