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为什么要开胯? 怎样开胯?(1 / 2)

一、胯的位置

要讨论开胯,首先要搞清楚骨盆、胯、裆的概念和关系,因为有些拳友的困惑就源于对这三者的混淆。

骨盆(又称盆骨、盘骨)是由骶骨(脊椎骨的组成部分,上接腰椎,下接尾骨)、尾骨和两块髋骨所组成,而髋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耻骨之间,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一般不能活动。

髂骨与骶骨的连接也十分紧密,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所以通常把骨盆视为一个整体。

骨盆从正面看大体上是一个上宽下窄的梯形,从侧面看,骨盆略向前倾,女性骨盆的倾斜度大于男性。

丹田大抵处于骶骨前面两个髋骨尖相连的位置。

骨盆两侧的中部的髋臼凹进去的地方连接着大腿骨的股骨头。

髋臼像是一个轴碗,股骨头的前部呈半圆形,嵌在这个轴碗里,股骨头和髋臼也是由强韧的韧带和筋腱连接在一起。

股骨头的外侧通常是髋部最宽的地方。股骨和髋骨结合的地方形成髋关带,从人体正面看就是股沟所在的地方。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胯,而耻骨联合之处就是我们所说的裆,因此裆只有一个、胯则有左右两个。

有时在前人书中,可以看到左裆右裆的说法,窃以为应理解为左胯右胯。

与骶髂关节不同,髋关节(胯)有较大的活动幅度。

我们的大腿通常可以向前抬到超过90度。

韧带好一点的可以轻易把大腿贴到胸部,超过135度。

弓步时,后腿和身体垂线的角度也不难超过45度,这样,胯关节前后活动的幅度大约在180度左右。

但胯关节左右活动的幅度大大小于前后活动的幅度。

无论是与上身在同一维面(直立左右劈腿)还是不在一个维面(马步左右开腿或坐在地板上劈腿),一般都不超过90度。

这不难理解。我们通常是向前移动的,很少有人会横着走路或奔跑。

二、何谓开胯

胯的活动范围,幼童大过成人,因为幼童肢体柔软,气血充盈。

但是现代都市人多坐少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关节处更是如此。

故成人的胯关节都有“锈蚀”的现象,年龄越大,锈蚀的越厉害。

但即使是年轻人,若未经训练,胯也处于“未打开”的状态。

胯没开的人站正马步,两腿之间的角度很难开到90度以上,而且架子一放低,就会上身前倾,撅屁股。

站侧马步时,前胯关节会有一个硬折,上下身的劲路在此处断开,对着这个折断之处略施小力,人就向后倒了。

那么,胯怎样才算打开了呢?

开胯,就是增加胯关节向斜上方运动的幅度,减小这个硬折的角度。

胯打开了的人,在做正手圈第二步转腰的动作时,这个硬折差不多完全消失了,大腿内侧和小腹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至少胯弯变圆了。

三、开胯的作用

太极拳的力主要是结构力。这种结构力最重要的来源是来自于大地的反弹力。

因此,太极拳的动作必须能够把自身的结构调整得和大地连成一体,而要做到这点,胯开没开极其重要。

胯不开,劲儿在胯这儿是断开的,脚上的劲上不来,无法传导到手,身上的劲下不去,无法传导到脚,结果是化人化不掉,发人发不出。

不但劲儿在胯这儿是断开的,在膝盖处也是断开的,劲都憋在膝盖,造成膝盖疼痛。

而且,胯不开膝盖也做不到不动,硬要它不动,它就更加受力,往往疼得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