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了相当基础后,则可进行快速的或快慢相兼的练习。
当身体素质提高后,尚可进行动中发力和推手的练习。
当然,此种训练并非是为了推手而推手,而是在推手中增加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燃烧脂肪。
2、骨质疏松
人到50岁以后,成骨细胞减少,骨骼开始萎缩、脱钙、骨密度变薄,骨小架变细变少,并出现周身疼痛的症状,医学上称之为骨质疏松症。
开始时,以大成拳的养气桩为主,当周身出现热胀麻的效应后,可站分水桩和浑元桩;
动功可选练大成拳的五行动功,诸如熊形、虎形或猴形。
早晨先站20分钟桩功,然后即可进行10余分钟的动功操练。
下午进行半小时的练习,其它时间可进行适当的坐式练习。
有了一定基础后,也在站桩时进行声波共振和光子吸收训练。
如此,可激发活细胞,促进钙质吸收,改善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最终因骨的良性重建,而达到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的目的。
3、高血脂病
血脂超出正常范围,则容易沉积在动脉管壁,进而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等,其原因是血脂代谢紊乱造成的。
进行大成拳养生功法或太极拳锻炼,可明显降低血中甘油三脂、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具体操作可取浑元桩,以舒适自然为度,当能站至30~40分钟后,即可进行其他桩式的转换。
若身体素质较差,可采用分次站桩或肢体调整的办法,以减小肢体的疲惫感。
自感体力增强后,可进行大成拳健舞练习或太极拳的套路习练。
学练健舞时,先分段操练,然后慢慢过渡至整套习练。
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桩功与健舞习练,即可起到稳定血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4、糖尿病
此病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它是一种以糖类代谢紊乱,血糖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糖尿病的养生调理法,对于体质较弱者,可由坐式练起。
身体素质较好者,可直接进行桩功锻炼。在桩功状态下,体认“内气”的产生与变化。
所谓“内气”,即中医所讲的元气、正气、卫气等,这种在经络中运行的“气”,即人体机能活动的动力。
我们通常用“少气无力”形容一个萎靡不振、缺少活力的人,指的就是这种“气”。
它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养生的功态状态下,亦能起到自我修炼与调整的作用。
这样的双重作用可使肌体改善糖类代谢的调节,增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新陈代谢,从而预防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
在站桩的阶段,亦可进行太极拳的套路练习。在练习太极拳时,要尽量做到缓慢均匀,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
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要逐渐增加操练的动作与难度。
.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严禁空腹习练,以免发生低血糖现象。
5、冠心病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心肌绞痛、心肌梗塞、心率不齐、心功能不全,甚至会发生心跳骤停而猝死。
坚持大成拳桩功与动功训练,可改善心肌的供血,提高心脏泵血机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的形成,限制冠心病的诱发因子,从而避免和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症状严重者,除了要坚持药物控制外,可进行大成拳养生功法的坐式或卧式练习。当病情稳定后,可站浑元桩。
站桩时,要严格按养生桩的原则要求指导练功。大致站桩一个月后,可进行单纯性的五形动功练习,主要以蛇形为主。
也可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太极拳练习。
除了以上介绍的五种常见病外,老年人易患的疾病还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腿痛等。
对此,只要能选择适当的内家拳法加以修炼,对患者的康复及延缓衰老都是非常有益的。
笔者衷心祝愿每一个老年人健身有法,养生有道,进而实现属于自我的生理之年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