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废除禁海令,开海(2 / 2)

未出嫁的女子,作三小髻,金钗,珠头闭窄袖褙子。

丫鬟只能高顶髻,绢布狭领长袄,长裙。

小婢使则是双髻,长袖短衣,长裙。

连人家梳什么发型都要管,老朱那么累,天天只是几个小时,纯粹是闲得蛋疼干的事儿。

李承乾一道圣旨,废除禁了七年海的禁海令,一来主要是看到了海外贸易对国家的巨大益处。

而且沿海地区本就富庶,一旦开海,商业必将更加繁荣,国家税收也会大幅增加。

李承乾就是要钱,不放弃任何一点儿可以捞钱的办法。

但是禁海令一开,朝堂上却有不少大臣反对,认为开海会引狼入室,倭寇可能会卷土重来。

李承乾微微一笑,他早有对策。

在命工部造船准备东征的同时,还命人招募沿海渔民加入水师,一来解决了渔民的生计问题,二来这些渔民熟悉海况,能快速提升水师战斗力。

叫燕王朱棣暂时去管水师训练去了。

同时,李承乾还设立了专门的海关,对海外贸易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税收的同时也保障了交易的安全。

大明宣布开海,促进内外贸易。

沿海百姓们积极响应,纷纷投身于造船、贸易等行业,一时间,沿海港口热闹非凡,商船往来如织。

大明的商品远销海外,而海外的奇珍异宝也陆续不断流入大明。

李承乾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大明的盛世即将来临。

又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入账啊。

但是胡惟庸还是没解决商税的事情,被李承乾给撸下去了。

让户部尚书徐铎顶了上来,毕竟要想马儿跑总得给马儿吃草嘛。

徐铎进部之后,更努力的为李承乾搞钱。

就在李承乾为开海后的繁荣景象欣喜时,一封加急密报打破了这份喜悦。

密报称,有一股倭寇势力联合了海外方国珍等旧部势力,妄图趁着大明开海之际,发动大规模的侵扰,目标直指沿海那些繁华的贸易港口。

看来,这群人为了利益,想在虎口抢食啊。

李承乾眉头紧皱,当即下旨让朱棣愿率领水师前去迎敌,同时下令冯胜带领五万大军进驻沿海,暂时负责协同朱棣保卫海疆。

并让徐铎加紧筹备粮草物资,保障前线供给。

朱棣率领着由渔民组成、战斗力日益提升的水师,浩浩荡荡地驶向大海。

在海上,朱棣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水师将士们的为了这来之不易的解禁而浴血拼杀,并在冯胜的协助下,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沿海的安宁。

毕竟都怕万一打输了,朝廷再禁海怎么办?

经此一役,大明海疆太平有了保障,海外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也不敢再轻易进犯,而大明的开海贸易则在这安稳的环境中愈发繁荣。

但同时,李承乾可没打算就这么算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李承乾下令,命朱棣把海疆方圆千里之内所有海岛上的海岛匪类尽数剿灭,以震慑宵小。

朱棣领命后,迅速制定剿灭计划。

朱棣先找冯胜帮忙,派出精锐斥候,摸清各海岛匪类的分布与实力,水师在海上灵活机动,趁着夜色悄悄靠近海岛,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