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摇钱树(2 / 2)

涛起微澜 有骨难画 1796 字 10小时前

“的确,能够掌握这种技能且到达这个境界的人,肯定早已不是凡胎,那就是神,并且是代表了某种极致的大神。”

“什么叫‘某种极致’?”

“我也不知道,那个高手的原话便是这么说的,我猜是一种类似‘概念神’的存在吧,处于这个概念里的事物,都能留为己用。”

“这样的话的确是这个厉害,但我怕是没机会见识了。”

“那可未必。”

卢珊珊说完这四个字顿了一下话锋一转道:

“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咱们也该出发了。”

这边闻言心说我还准备个啥?都等了那么老半天说了这么多话了怎么才要出发?不过等看到“夜巡者”的状态时忽的就明白了,此时他正戴着那个叫“快链”的设备,后者外形和早期的大型VR眼镜很像,是将一个很大很厚的环形物体套在头上,而旁边有十几个技术人员正在忙前忙后,估计刚刚他在和这玩意做诸如调试一类的工作,现在调完了,可以用了。

随后与大部队集结在一起,并向着停机坪走去。

项骜开始以为就是山洞外面那个简易的,还在腹诽100多人如果靠这种一次只能起降一架的小场地运转,要来回跑几趟才能到时却发现根本不去那里,而是朝着反方向走,在更下一个空间里,看到了一座位于地下的机库,规模谈不上太大,有点类似航母里那种寸土寸金将空间利用到无以复加的感觉,然后一共8架直升机整整齐齐的以4对4的方式面对面而停。

其中有两架是武装型号,正是之前提到的米-24p,另外六架就全是运输型了,打眼一看,无一例外均是S-70,即“黑鹰”的民用型号。

每一架最多能带1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6架一起上,再加上米-24p携带的,正好能将眼下相当于一个连的兵力全部投送过去。

至于为什么米-24p作为专用武装直升机还在机腹内预留了较大空间承担简易运输任务,兼职“载货拉人”,则主要是由于前苏联早期的武装-运输一体化思路有关,想让一种型号的直升机即能投送步兵落地作战还能发挥机载武器的火力摧毁目标、掩护行动。

虽然后来这种思路被放弃,但相比于其它专用重型武直自带的“空中坦克”绰号,米-24系列的却是“空中步兵战车”,并且名副其实。

不过以苏制武器傻大黑粗的传统还有“样样通样样松”的规律,导致乘坐体验并不好,拥挤而闷热,身材高大的人在里面连身子都挺不直。

如果能忍一忍的话,倒也可以硬塞进去10人,看起来和S-70差距不大,但舒适性却会差太多,且不能长距离飞行,不然里面的“乘客”受不了。

因此在登机的时候,项骜想都没想就找了一架S-70去坐,完全不考虑距离自己更近的米-24p。

和他一起坐进来的卢珊珊笑道:

“对它这么不感冒吗?我还以为你这样的猛男会喜欢这种高大威风,满身火力的重型武器了。”

“对于直升机来说,高大威风可不是什么优点,容易因为笨重而被高炮、近程防空导弹当靶子打。

当然,如果把这些用在了提高装甲携带量和载弹量上那当我没说,不过米-24p可没做到这点。

另外就它肚子里的那点空间,我这个块头进去恐怕得蹲着,我可不想到该机降的时候腿却麻了。

还有,‘满身火力’在你们对它改进之前,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堆砌,因为机载系统的低效导致武器低效,质量上不去就只能凑数量了。”项骜道。

“的确,同时期的苏制武器在指标上总是看着十分骇人,明显超过美制武器但在实战时又不好使,经常中看不中用,不然我们也不能费这么大劲改造它俩了。”

“应该说如果你们能买得到‘阿帕奇’,肯定不会选米-24。”

卢珊珊对这个说法不置可否;而直升机机队开始顺着另一侧打开的通道大门向外滑行,一直滑到一个露天的、比山洞前那个停机坪面积大很多倍的所在后纷纷将发动机推至满功率,然后按顺序先后起飞。

等编队飞行了大约20分钟后便抵达了任务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