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当初去比邻时,此刻林宇与沐倾雪的条件,可要好得太多了。
那时候,舰队才待了多少人?
而现在,那200多艘定制的超级移民船,直接就是2.63亿人,还全都是人才。
这让他们在这里起步时,就拥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
更别提那些同样定制的超级运输舰,每一艘长度都达到9.8公里,宽3.2公里,高度2.8公里。
即便是后羿号在其面前,那都是小弟弟。
整整1200条这样的运输舰,直接就将人类整个工业体系,全都给一次性搬了过来。
除了数量少之外,但也没有什么缺失的。
再说了,有了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数量什么的,也只是时间问题。
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很长。
因为,只要就地开采资源之后,任何东西都能快速投入量产。
------
两年后。
联邦280年。
在2.63亿人,以及完整的体系支撑之下。
科里VII已经被初步开发成了一个度假星球,用于让这边的人可以轮流休假,并去星球上缓解心理压力。
在太空中,超过二十个可容纳千万人级别的太空城,以及数个大型空港...
就这么在仅仅两年之内,被快速建设起来。
而在3700万公里外,也就是距离科里VII最近的那条行星带外,此刻也是成片成片地,部署着各种各样的太空工厂。
小行星被牵引过来后,直接便能就地熔炼,并在熔炼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加工操作。
随后,送往周边的各工业区,完成组装。
效率不可谓不高。
甚至在这里你还能看到大量飞船生产线。
有民用或辅助类的工业船只生产线,也有军用的战舰。
虽然数量还不是很多,比如军用的烛龙c型生产线,目前还只有32条,但这个数量正在不断增长,几乎每个月都会多出几条来。
至于烛龙d型...
倒不是说这里没法造,而是被关键的第二代超空间引擎所限制了。
所以,林宇还是决定先生产烛龙c型,用于填补目前的战舰数量短缺,反正星系内活动也用不上烛龙d型。
一切都在以让人惊叹的速度发展。
不过,大麦哲伦星系这边,也有一个问题始终让林宇想不明白。
那就是...
向外探索超过200光年后。
林宇发现,这里简直富得流油。
生命星球就如同批发一般,平均每17个恒星系统内,就能出现一个自然生命星球,而即便是没有自然生命星球的那些地方,大概率也都存在位于宜居带,且极为适合改造的行星。
对于这个发现,所有人都麻了。
你要是只有科里条件好,那也就罢了。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
科里竟然不是特例,而是整个区域内的恒星,全都条件这么好...
这可就有些离谱了!
最关键的是,大麦哲伦星系内,难道就没有二三级文明吗?
否则的话,这么离谱的地方,竟然就没一个文明过来开发的?
显然,这不合理,十分不合理。
在这两年中,林宇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过高智慧种族,虽然数量少,但还是发现了上百个的。
但这些,全都是原始文明,连一级文明都没有。
难道说,大麦哲伦星系真就是一个无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