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小金川异动(1 / 2)

尽管朝廷通过张贴告示、街头宣讲、商铺提醒等方式,将蜂窝煤安全使用须知传得家喻户晓,仍有一些百姓贪图夜间取暖方便,悄悄把煤炉搬进卧室,觉得“就用一晚不会出事”。

然而短短几日内,各地接连传来煤气中毒身亡的消息,这些惨痛教训传开,方才让更多人意识到通风换气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听闻田文镜奉旨南下,河南、湖南等地矿场的蛀虫们如惊弓之鸟,毕竟田文镜素有\"冷面阎罗\"之称,办起案来人头滚滚。

平日里沆瀣一气的官员们连夜焚烧账册,争相将矿场股权转让,但总有人自恃根基深厚,河南灵宝煤矿厂督赵元吉便是其中最嚣张的一个,不仅克扣矿工血汗钱,将官办矿场变成自家钱庄,囤积煤炭操纵市价,把民生资源当作敛财工具。

田文镜的官轿刚入豫境,地方反贪局官员为自证清白,第一时间递上涉嫌贪腐矿场线索。

田文镜当即下令,近千名反贪局官员迅速出击,趁着夜色包围涉案矿场,扣押各类贪腐证据。

面对堆积如山的证据,赵元吉仍强词夺理,试图脱罪。

田文镜猛然拍案而起,怒声斥责:\"人证物证确凿,岂容你在此狡辩!\"

三日后,赵元吉等数十名贪腐官员被押赴菜市口斩首示众,血淋淋的头颅高悬城楼,吓得各地贪官污吏心惊胆战。

血腥气尚未散尽,新的冤情又传入田文镜耳中。

卢氏县猎户李大牛在鹰嘴崖摔断三根肋骨,探出一处新煤矿,依规禀报官府后,新矿开采权益文书却被县衙高官扣下。

田文镜当即卸下官袍,挎着铜铃扮作货郎,穿梭于山间村落。

在山脚下的茶棚里,驼背老樵夫添着枯枝叹道:\"大牛去官府报备后,第二天县令就带人封了山。他去讨说法,反被诬赖私挖官矿,打得卧床不起......\"

几日后,卢氏县县衙大堂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

三个佝偻身影被押跪在青砖上,知县周轼额头冷汗涔涔,仍试图辩解。

田文镜将染血草图重重拍在案上,民间联名举报状如雪片纷飞:\"李大牛九死一生探出的矿脉,你们竟敢巧取豪夺!\"

“大人,冤枉啊,听我们解释……”周轼额角撞地,官帽滚落一旁。

田文镜猛地拍响惊堂木:\"即刻查封周家产业!涉案官吏革职抄家!\"田文镜霍然起身,腰间玉带撞得屏风叮咚作响。

\"周轼身为父母官,知法犯法,罪无可赦!明日午时三刻,斩首示众!家眷一律发配宁古塔!\"

话音未落,周轼突然暴起,挣开衙役桎梏,朝着公案疯狂嘶吼:\"田文镜!我草你马!老子做鬼也不放过你!\"

几名衙役慌忙扑上,拖拽间官靴脱落,骂声渐渐消散在幽深的回廊尽头。

拄着枣木拐杖的李大牛被众人搀扶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颤抖着接过盖满朱红官印的文书。

当指尖触到\"李大牛\"三字的瞬间,压抑已久的哭声混着喝彩声骤然爆发,声浪掀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惊起满树寒鸦。

养心殿内,弘历展阅田文镜传回的奏报,拍案称赞:\"田爱卿果然不负朕望!\"

次日,《中华日报》头版刊出田文镜整饬矿政详情,贪官伏法案例与惩处结果赫然在列,配图中戴着枷锁的贪官污吏被押赴刑场,与衙门前百姓欢呼画面形成鲜明对照。

就在全国各地因朝廷新政推行洋溢着浓浓暖意时,一封四百里加急奏报惊破了养心殿的宁静。

奏报开篇,四川巡抚纪山言辞急切禀明,大小金川一带局势骤紧——当地土司倚仗地势险要,公然纵容部族武装劫掠往来商贾。

商队的骡马财物被洗劫一空,数名掌柜甚至惨遭杀害,血染茶马古道。

此消息一经传开,过往商户无不谈之色变,纷纷绕道而行,往日热闹的川藏商路顿时变得冷冷清清。

更棘手的是,部分土司暗中囤积粮草军械,似有割据自立之势,若任由其发展,不仅川藏商贸命脉将被掐断,更可能引发周边部族效仿,动摇西南边陲根基。

奏折末尾,纪山恳请朝廷速速定夺,增派兵力震慑土司,护佑川藏商路安宁。

弘历握着奏报的手青筋微显,案头还放着百姓赞颂新政的折子,此刻却被阴影笼罩。

\"传军机大臣入宫议事!\"弘历嗓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