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我咋就没想到呢。行,那咱就一起琢磨琢磨咋弄。” 一场激烈的矛盾,就这样在大学生的调解下,有了转机。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
说到奶奶洞,那可是茅山涡村的灵魂所在,古老而神秘,宛如隐居深山的老神仙居所。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日夜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了茅山涡村从贫困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也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日新月异。
村里还有个老掉牙却又闪闪发光的传说,讲的是 “十八垫” 与杨二郎劈山救母的故事。这传说,就像夜空中最亮的北极星,照亮了村民们的心窝,成为大家心中的精神灯塔。
杨二郎为了救母亲,那真是铁了心,拼了命去劈那座高耸入云、陡峭险峻的大山。山上怪石嶙峋,狂风呼啸,可他眼神坚定得如同村口的磐石,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攀登,手中的斧子挥舞得虎虎生风。村里不管是在田间劳作的青壮年,还是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提起杨二郎,无不竖起大拇指:“瞧瞧,杨二郎那才是真汉子,有担当,为了亲娘啥都不怕,咱得向他学习!”
而那 “十八垫”,据说就是他劈山时留下的脚印,一步一坑,深深嵌入石头里,也刻进了村民们的心里。那脚印巨大无比,每个都有磨盘大小,坑洼中仿佛还留存着当年的气息,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过往。这不仅是脚印,更是杨二郎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持,是对爱、对信念、对牺牲的最好诠释,时刻提醒着大家,什么是真正的坚守。
这传说,犹如村后那座常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悬崖,让人既心生敬畏,又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它是茅山涡村人的精神支柱,如同脊梁一般支撑着大家。每当遇到困难,只要想起杨二郎的勇气,村民们心里就有了底气,知道只要有爱、有信念,有为家人、为村子拼搏的勇气,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儿。
在茅山涡村,村民们听着这些传说长大,个个心底都装着大爱,脚下迈着坚实的步伐。村里的年轻小伙们,遇到村里修桥铺路这样的事儿,总是冲在最前面,扛着沙袋,即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喊累;姑娘们也毫不逊色,组织起来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洗衣做饭,关怀备至。大家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茅山涡村的明天,定会比那仙境还要美上几分,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