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竹影筛月魄, 智光裂旧笼。 匠心凝碧血, 破茧化霓虹。(1 / 2)

山外吹来的风 天涯88 1781 字 8小时前

春分后的第三场雨刚歇,村礼堂的青砖墙就爬满了湿漉漉的苔痕。阳光像打翻的蜜罐,顺着彩色玻璃窗的棱角淌下来,在竹编提篮上凝成琥珀色的光斑。老艺人陈九根的指尖突然停住了——那根穿行三十年的竹丝,此刻正被年轻姑娘白嫩的指头捏着,在经纬交错的缝隙里打转。

\"阿公,这竹篾怎么老是要劈叉?\"林小满蹙着眉,智能手机从围裙口袋里滑出来,在竹编台面上磕出清脆的响。她今日特意穿了件靛蓝扎染的改良旗袍,却把一头染成栗色的卷发束成高马尾,活像从民国画报里走出来的赛博格格。

陈九根的喉结动了动,喉头仿佛梗着根未削净的竹刺。他记得三十年前,村里最后一个愿意学竹编的后生,也是这样攥着竹篾,只不过那双手布满老茧,指节粗大得能捏碎核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劈手夺过竹丝,枯树皮般的手背暴起青筋,\"当年我师父教的时候,光劈篾就练了三个月,哪像你们现在……\"

话音戛然而止。礼堂角落突然爆发出欢呼,几个戴AR眼镜的年轻人正对着空气比划,全息投影在他们面前变幻出流光溢彩的凤凰。人群自动分成两拨,老人们围在土陶展台前轻抚冰裂纹釉面,年轻人则举着自拍杆追逐那些虚幻的光影。

\"九根叔,来搭把手!\"村支书王建国抱着个纸箱挤进来,箱口渗出细碎的金属光泽,\"县里给的智能展柜到了,说是能自动调节温湿度,再不用像您当年守着炭盆熬夜……\"

陈九根的手猛地一抖,竹篾在虎口划出细小的血痕。他盯着箱子里那些银白金属架,突然想起去年冬至,自己守了整夜的炭盆还是让一窑陶器裂了纹。那天他蹲在窑口抽了半宿烟袋,火星明明灭灭像条将死的龙。

\"阿公您流血了!\"林小满惊呼着去翻挎包,却掏出包印着网红店logo的消毒湿巾。陈九根摆摆手,任由血珠滴在竹编台面上,晕开成细小的梅花。

夜色像浸了墨的宣纸,渐渐洇透了礼堂的窗棂。智能展柜的蓝光映在陈九根脸上,忽明忽暗像他此刻的心事。后半夜突然炸响的春雷惊醒了守夜的老艺人,他摸黑走到展柜前,却见玻璃罩内腾起细密的水雾——那台据说能精准控湿的机器,此刻正像得了疟疾般忽冷忽热。

\"造孽啊……\"陈九根颤巍巍掏出钥匙,正要开柜检查,身后突然响起脚步声。

\"九根叔?\"王建国举着手电筒晃过来,光柱里漂浮的尘埃像无数金色萤火虫,\"我就知道您放心不下。县里说这是最新款的AI展柜,能根据文物材质自动调节……\"

\"自动?\"陈九根突然爆发出一阵呛咳,\"你闻闻这潮气!当年我师父传下来的土窑,火候全在人心尖上把着,哪像这些铁疙瘩……\"他突然顿住,手电光正照在展柜标签上——\"非遗竹编技艺传承人:陈九根(1948-)\"。括号里的破折号像把生锈的剪刀,剪得他心口生疼。

王建国尴尬地搓着手:\"叔,现在讲究数字化保护,您看小满她们搞的直播……\"他话没说完,礼堂外突然传来引擎轰鸣。三辆越野车碾着水坑冲进来,车身上喷着\"乡村振兴考察团\"的字样,车顶还架着不知名的仪器。

\"陈师傅!\"为首的西装男大步流星,胸前的工作牌晃得人眼花,\"我们是来做非遗活化调研的。听说您这儿有套完整的竹编技艺数据库?\"他掏出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三维建模的竹编纹样。

陈九根盯着那些悬浮的数字网格,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他想起了去年县里来的大学生,举着比锄头还长的仪器给老宅拍照,说是什么激光扫描。后来那些数据成了旅游宣传片里的特效,而真正的老宅,正在梅雨季里一块块剥落墙皮。

\"数据库在……在村委服务器里。\"王建国抹着汗接话,却被陈九根一把拽住胳膊。\"什么数据库?\"老人指甲几乎掐进村支书的肉里,\"我编了六十年的竹篮,就变成你们屏幕里会跳舞的光点?\"

西装男愣了愣,旋即露出职业化的微笑:\"陈师傅,这是时代趋势。就像您编竹篮,从前用竹刀,现在不也改用电磨了?\"他身后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智能展柜的显示屏炸开了,蓝幽幽的火花在雨夜里格外刺眼。

惊蛰的雷声在远处闷响,礼堂陷入诡异的寂静。陈九根突然抓起展柜里的竹编提篮,那是他准备捐给博物馆的绝品。老人枯瘦的手臂青筋暴起,竟将传承三代的竹器高高举起——

\"九根叔!\"

\"阿公不要!\"

千钧一发之际,林小满从人群中冲出。她手机还亮着直播界面,弹幕正疯狂刷过\"非遗保卫战传统VS科技\"的字样。姑娘突然甩掉高跟鞋,赤脚踩过满地玻璃碴,染血的足印在青砖上绽开朵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