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的点了点头:
“是啊,川人从古至今都是抵御外族侵略,最后的依仗,这个传统,川军子弟没有丢。”
苏文笑着落泪道:“有首长们对川军将士的认可,那方世界的他们,就算没白牺牲。”
对方微微颔首:“不仅是川军,所有敢于跟鬼子硬碰硬的军人,都是好样的!”
闻言苏文很是感动,能让这里的首长们提前知道后世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今后的统战工作,同样是大有裨益。
于是慢慢平复住心情的苏文,接着道:“对了首长,还有黔军,他们也非常勇猛。”
“他们的102师派人死守四行仓库,甚至当官的率先组成敢死队,身负炸药手雷跳楼自爆。”
“为了守住姑苏河畔,无数黔军将士跳入冰冷的河水,跟鬼子舰船殉爆。”
三位首长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很是讶然。
要知道此时的黔军可是出了名的大烟兵,人人身背两杆枪,一杆步枪、一杆烟枪。
黔军的军饷,甚至都能用大烟来支付。
当初红军可没少跟他们打交道,每次都把对方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没曾想面对外敌,黔军的战斗意志如此强悍。
当初要是有这种战斗意志的一半,估计也就到不了陕北了。
不过对于苏文的话,他们百分百相信。
于是不由得对黔军的印象,也大为改观。
稍微缓了缓的苏文,喝了口水,继续道:
“就这样,国军倾其所有死守3个月,直接战死30万,受伤者不计其数。”
“因为实力太过悬殊,只能撤出战场。”
“面对鬼子的追击,站出来阻击敌人的是东北军。”
“东北军?”**停下了手中的笔有些好奇道:“他们这么远都能过去驰援吗?”
苏文重重的点了点:
“没错首长,不仅是东北军,滇、皖、闽等省的地方军都赶来驰援。”
“就连很多警察部队、地方保安团、民间救火队啥的,都自发的组织抗日。”
“总之就是全国各地能过来参战的都来了。”
“而当时东北军主动承担断后的重任。”
“面对鬼子第十军团6万精锐,2万东北军硬扛鬼子3天,使得国军留下了抗日的种子。”
“结果就是,6位东北军少将以上军官战死,2万东北军全体殉国。”
“他们这一战,算是打出了东北男儿的骨气,为东北军重新正名。”
苏文讲到这里,顿了顿,努力平复住情绪。
不过还是忍不住,失声道:
“真的首长,他们....他们的确...尽力了。”
苏文如同受了委屈的孩童,朝首长们述说着内心的苦闷,眼泪更是止不住的流淌...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三位首长看到苏文痛苦的表情。
便料想到淞沪会战整个过程,一定非常惨烈。
“嗯~,打输了也怪不着士兵,他们都是好样的。”*毫不吝啬的评价道。
“是啊首长。”苏文反手抹了把眼睛:
“国军士兵作战勇猛,但是奈何大部分都只是各自为战,加上武器装备落后以及训练不足。”
“很多士兵连鬼子长啥样都不知道,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战死。”
之所以用稀里糊涂来形容,并非苏文有意诋毁那些死去的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