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天南市自己求着办大学,而是全世界都求着天南市有一个大学。
当大学的落成,上面也批准了,非常的快速。
在这个举市欢腾的日子,老百姓穿上各种民族服装游街,各种各样的节目庆贺,感谢八方来客的支持。
与当时匆匆忙忙成立的天南市相比,结果那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楼顶,林宇,农为民,老张,徐荣光,四人望着欢呼热闹的人群,他们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但是,就没有一个人说话。
良久,老张才说道:“在教育这一板块上,我们算是合拢了最后一块拼图。”
教育就是未来,是最有成效的投资。
以前只是负责送到高中,然后该毕业打工的毕业打工,成绩好的就送去别的城市读大学。
天南的孩子都会离开家乡好几年时间,会不会回来,能不能回来,这姑且不论。
最高光的时期不再天南,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有种替人做嫁衣的感觉。
如今,天南有了自己的大学,从出生到读书毕业,塑造人生的二十年都在这里。
别说你有天南的户口,哪怕只是跟着打工的父母过来读书,这里也会是故乡,保持着亲切。
农为民问道:“林书记,教育医疗我们算是彻底解决了,住房和养老还需要什么调整吗?”
林宇想了想,“养老的钱可提一点点,但不用太多。要是可以,联合一些企业商家,推出适合他们的产品,免得他们被骗买保健品。”
徐荣光建议,“这个倒是可以和那云山药业谈,他们在生物科技,医疗保健具有很强大实力。”
农为民道:“不仅仅是吃的,在日常用品也要上心。老人都是实在人,喜欢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那就空调咯!”
“空调不行,太费电,哪怕送给他们,他们也不会用。”
“主要还是电力永远不够用,电费降不下来。”
“那么多工厂用电,我们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大江大河,电力不够正常。”
“好在我们用了那么多太阳能,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还是不够的,第二轮太阳能铺设肯定要开始了。”
“……”
林宇听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电力的事情,这倒让他琢磨,如何才能让电力成为一种类似石油资源,为天南,为国家增添实力。
他忽然说道:“我知道天南大学未来发展方向了。”
“什么方向,是金融吗?我们天南有太多的钱,需要一大批信得过的人才帮忙。”农为民问道。
徐荣光说道:“我还是觉得工科最好,这是国家的方向,跟着走不会错。”
老张道:“天南固然商业繁荣,可也属于桂溪,更属于边界,严格来说,我们就是军管地区,军队过得好,我们才能过得好。不如发展军工算了,大学生也往这方面培养。”
三人看向林宇,等待答案,看看谁猜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