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利院做义工,早已成为晓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份坚持,就像一颗深植于她心底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然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庇护着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些孩子就像折了翅膀的天使,被迫停留在人间,他们纯净的灵魂不该被苦难淹没,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怀,去缝补那破损的羽翼 ,让他们重新感受到飞翔的希望。”这份信念,如同高悬天际的暖阳,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始终坚定不移地照耀着她前行的道路,给予她无尽的力量,让她在这条充满爱与奉献的道路上,一走就是许多年。
李世民初听晓晓这番话时,心中便泛起层层涟漪。他虽来自千年前的帝王之家,一生都在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操劳,但眼前这些福利院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悲悯与责任。他深知,这些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与陪伴,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世界,驱散那些因命运不公而带来的阴霾。因此,每次晓晓满怀期待地提出要去福利院做义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积极响应,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热忱,仿佛在履行一场神圣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爱与责任的坚守。
今日,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湛蓝的天空中悠然地飘浮着几朵白云,宛如般轻柔。佑安和念初也早早地起了床,满心欢喜地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了福利院。出发前,晓晓特意帮孩子们挑选了整洁的衣物,佑安穿着一件蓝色的运动衫,显得朝气蓬勃;念初则身着粉色的连衣裙,像个可爱的小公主。他们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笑容比春日里最绚烂的花朵还要动人,仿佛是带着整个春天的蓬勃气息而来,所到之处,都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刚走进福利院的活动区域,念初的眼睛就被角落里的一个巨大毛绒玩具吸引住了。她迈着轻快的步伐跑过去,费力地抱起玩具,小脸蛋涨得通红,却还是紧紧地抱着,一步一步地朝着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女孩走去。那个小女孩名叫小雨,她因病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命运的残酷让她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苦难,但她的眼神中却始终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坚强与乐观,那是对生活不屈的抗争。
“爸爸,快来帮我!”念初奶声奶气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求助。李世民听到呼喊,立刻放下手中正准备整理的物资,快步走过去。他看着念初那努力又倔强的模样,眼中满是疼爱,轻轻蹲下身子,将念初稳稳地抱起来,让她能够顺利地把玩具送到小雨手中。
当小雨接过毛绒玩具的那一刻,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瞬间驱散了周围的阴霾,明媚而温暖,让人的心都跟着柔软起来。念初看到小雨的笑容,也开心地咯咯笑起来,她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银铃般在福利院的空气中回荡,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引得路过的其他孩子也纷纷投来羡慕与好奇的目光。
在福利院的一角,摆放着一张略显陈旧的木质棋盘,佑安正坐在棋盘前,专注地教几个稍大些的孩子下棋。他身姿挺拔,神情专注,举手投足间,都隐隐透着李世民的沉稳与聪慧。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青春少年的朝气。
佑安的棋艺堪称精湛,每一步落子,都像是在精心布局一场战役,稳健且极具策略性。他的目光在棋盘上快速扫过,便能洞悉全局,巧妙地化解孩子们的攻势,又精准地发起反击。没过多长时间,棋盘上的局势就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孩子们的棋子被他逐个击破,很快就陷入了困境,最终被佑安杀得片甲不留。
然而,这些孩子都是不服输的性子,他们不但没有因为输棋而气馁,反而被激起了强烈的斗志,一个个小脸涨得通红,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为首的一个小男孩,双手紧紧攥着棋子,大声嚷道:“不行不行,这局不算,我们还没使出全力呢,再来再来!”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吵着要再和佑安大战一局。
佑安看着孩子们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不禁笑了起来,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温暖。他轻轻点头,爽快地答应道:“好啊,那咱们再来一局,这一回,你们可得更认真喽。”接着,他便耐心地讲解起下棋的技巧,从棋子的走位,到局势的判断,再到如何布局、如何防守反击,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他一边说,一边在棋盘上演示,还不时停下来,询问孩子们是否理解。孩子们都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一问一答间,孩子们受益匪浅,对下棋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不远处,晓晓正帮忙整理着捐赠的物资,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向佑安和孩子们,看着这温馨又充满活力的一幕,心中满是幸福。她轻轻放下手中的东西,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到李世民身边,自然而然地挽住他的胳膊,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轻声说道:“你看,咱们一家人在这儿,多好。”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几分满足与惬意,仿佛此刻的时光,就是她心中最美好的画卷。
李世民顺着晓晓的目光望去,看到佑安和孩子们相处融洽的场景,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转过头,看着晓晓,眼中满是温柔与宠溺,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缓缓说道:“有你在,何处不是家,何时不是盛世。”他的话语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如同春风拂过晓晓的心田,让她感到无比安心与幸福,仿佛世间所有的烦恼,在这一刻都已烟消云散。
很快就到了休息时间,大家纷纷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带来的小零食,五颜六色的糖果、香甜的面包、酥脆的饼干,摆满了一地。阳阳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坐在李世民对面,一边吃着手里的巧克力,一边好奇地盯着李世民看了好一会儿。突然,他像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放下手中的巧克力,大声问道:“叔叔,你真的是古代的皇帝吗?”这个问题一出口,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安静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后,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齐刷刷地集中到李世民身上,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像是在等待着一场神秘故事的开场。
李世民微微一愣,脑海中瞬间闪过玄武门的烈烈烽火、太极殿上的庄严肃穆、长安街头熙熙攘攘的盛世景象,那些金戈铁马与万邦来朝的过往如潮水般涌来。但很快,他便回过神,脸上露出如暖阳般和煦的笑容,声音舒缓温和,带着一丝怀旧与感慨:“算是吧,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这简短的话语,承载着跨越千年时空的厚重记忆,他望向远方,仿佛透过眼前的福利院围墙,看到了千年前的巍峨宫阙和锦绣山河。
“那当皇帝好玩吗?”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她上身穿着一件印有卡通图案的t恤,下身搭配蓝色牛仔裤,双手托着下巴,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似乎皇帝的生活是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
李世民听闻,微微低头,陷入了思索。良久,他抬起头,神色认真,缓缓开口:“当皇帝,可不是好玩不好玩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照顾好天下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春耕时,盼着风调雨顺,好让百姓有个好收成;灾年时,得想尽办法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就像你们现在在福利院,叔叔阿姨们也在努力照顾好你们每一个人,关心你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学习顺不顺利,皇帝对百姓,亦是如此。”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历经岁月沉淀的永恒真理,声音不高,却稳稳地传入孩子们的耳中。
孩子们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们或许还无法完全理解治理天下的艰难,但李世民那认真的神情和真诚的话语,让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眼前这位“皇帝叔叔”深深的敬佩与敬仰。此时,一直静静坐在一旁倾听的佑安接过话茬,脸上洋溢着自豪,他挺直了腰杆,目光中满是对父亲的崇拜:“虽然时代不同了,但爸爸那颗为大家着想的心一直没变。现在我们做义工,也是在帮助别人,给福利院的小朋友带来快乐和温暖。这和古代皇帝治理国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话语中带着对父亲的崇拜与自豪,也传递着自己对义工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让周围的孩子们对做义工这件事有了新的感悟 。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温馨的交流氛围中时,福利院的院长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过来。她的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亲切笑容,眼神里满是欣慰与感激,看着李世民一家,感慨地说道:“李大哥一家真是给我们帮了大忙。你们每次来,福利院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说着,她的目光落在佑安和念初身上,赞许之情溢于言表,“佑安和念初也太懂事了,这么小就有这份爱心,主动陪其他小朋友玩耍、教他们知识,真是太难得了啊。”院长的语气中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与赞赏,那话语仿佛是对李世民一家最诚挚、最深切的敬意表达,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他们一家付出的价值。
晓晓脸上洋溢着谦逊而温暖的笑容,连忙摆了摆手,说道:“院长您太客气了。我们一家人都特别喜欢来这儿,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我们自己也收获了数不清的温暖和感动。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我们心里就觉得特别满足,这是一种相互的给予与收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晓晓的声音轻柔又坚定,话语里满是对这份付出的珍视和对收获的感恩,她的真诚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心传递带来的力量。
午后的阳光变得愈发柔和,如同金色的薄纱轻轻地洒在大地上。按照计划,大家一起动手给福利院的花园除草种花。李世民主动拿起锄头,他的身姿挺拔,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下挥动锄头都带着一种韵律感,翻起的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一看就是没少干农活。他一边除草,一边耐心地与围在身边的孩子们交谈着。他给孩子们讲着节气与农事的关系,告诉他们每一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对待生命需要耐心与细心,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不紧不慢地传授着生活的智慧与经验。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提出各种天真的问题,李世民都一一认真作答,欢声笑语回荡在花园的每一个角落。
另一边,佑安和几个年龄稍大些的孩子正齐心协力地搬运花苗。他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双手稳稳地捧着嫩绿的花苗,像是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贝,缓慢而谨慎地将花苗放在事先挖好的坑里,每挪动一步都生怕弄伤了这些娇嫩的生命。佑安还不时地给小伙伴们讲解注意事项,比如花苗之间的间距要均匀,放置的时候要扶正,他认真负责的模样,像极了一位小小的园艺师。
念初则像个欢快的小蝴蝶,蹦蹦跳跳地跟在晓晓身边,手里紧紧握着一个可爱的小水壶,帮忙浇水。她圆圆的脸上写满了专注,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水壶,认真地浇着每一株花苗,晶莹的水珠从壶嘴中洒嘴中洒出,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仿佛是在浇灌着自己心中五彩斑斓的希望与梦想。她还会时不时抬起头,看看被浇过水的花苗,脸上露出满足又期待的笑容,那笑容纯净得如同春日里最明媚的阳光,温暖而动人。
在福利院花园的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如同春日破土的新芽,不断萌发。他们围绕着李世民和佑安,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从古代的衣食住行、宫廷生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再到复杂深奥的人生哲理,可谓五花八门。
李世民头戴一顶草帽,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却浑然不觉,一边熟练地挥舞着锄头,翻整着土地,一边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讲到玄武门之变时,他神情庄重,语调平和却难掩其中的波澜:“那是一场关乎天下苍生的抉择,我虽不得已踏上这条血路,但心中所求,不过是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睛瞪得圆圆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金戈铁马的战争画面。
佑安则蹲在一旁,仔细地将花苗扶正,填土掩埋,同时回应着孩子们的疑问。当被问到古代的科举制度时,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条理清晰地说道:“科举就是给天下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入朝为官,施展抱负。”
在问答的间隙,李世民和佑安还不忘穿插一些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话语如同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这看似普通的劳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不断的思考中实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