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此战无论如何都是大败,若是他们在此硬抗,友军或许能跑得更多,但他们这两千人绝无幸免。
科尔沁蒙古不可能为奈曼和敖汉拼尽全力。
而且,更后方督阵的满洲旗人还在山谷中行进,对战场没有准确的判断,传令兵还在催促追击清剿敌方。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悍不畏死的晋中营突击骑兵,这支科尔沁蒙古部族的首领做了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那就是撤退逃跑。
郑红绫只觉得眼前的敌人突然为之一空,再左右看时,敌军已经收到号令,从两侧纷纷逃走。
这块卡在山口出路的小坡地,现在属于她了。
郑红绫立刻下令麾下骑兵以此处坡地为中心绞杀回撤的敌军,越来越多的敌军发现退路被阻挡,越来越多的突击骑兵赶赴此地汇合。
前方的战场很快受到影响,那些进退两难的蒙古人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抵抗迅速减弱,很快便平息下来。
后方的清军到这个时候才搞清楚前面发生的事情,于是留下殿后部队,掉头撤回了昭乌达。
天色渐暗,陈吉发下令收拢部队,收编俘虏,打扫战场,并不向东追逐。
满蒙联军与流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流窜机动性极强的强盗集团。
与这种强盗集团作战,若是追在他们屁股后面跑肯定会疲于奔命,但若是每次只集中注意力于劫掠人口、消灭有生力量就不同。
陈吉发对于归化满蒙的核心思想,就是削减其丁口数量。
通过劫掠减少其部落民的基数,通过决战消耗其成年男丁。
在更长时间维度上,还要在蒙古腹地建设定居城市,让蒙古牧民脱离马背上的生活,耕种做工,慢慢融入中华文明的体系。
夜色降临,战场清扫干净,所有阵亡者集中起来,焚烧安葬。
蒙古萨满念起沉闷的曲调,在压抑而清冷的草原上传出很远很远。
朱凌霄站在陈吉发身边,盯着焚烧尸体的熊熊烈火,总算意识到杀人如麻这个评语,对于自己的夫君来说,还真是毫不夸张。
今日的决战,双方阵亡者合计八千余人,其中汉蒙联军损失约二千余人,满蒙联军损失约六千余人。满地的尸身和殷红的鲜血如今都在烈焰中化为灰烬,待明日过后,这里又将恢复宁静,成为肥美的牧场。
格日勒派出使臣,给皇太极送信,宣告此战的胜利,并要求以克什克腾山谷为界,划分察哈尔蒙古与清国的界限。
作为诚意,格日勒承诺归还敖汉、奈曼、科尔沁部众各一千人。
皇太极在战后第四天收到这条消息,格日勒的信件和敖汉部的报告几乎同时送来,这让他大为光火。
锦州如今围了三个月,但毫无成效。
老狐狸洪承畴现在没有朝廷掣肘,就龟缩在宁远不出来。
锦州毗邻小凌河,夏天水量充沛,直通大海,东江镇的炮舰隔三差五顺流北上轰击骚扰,根本没办法困死。
在此情况下,六万满洲精锐人吃马嚼,浪费颇多,又要分心克什克腾方向的蒙古人作乱,再打下去,怕是会生变翻车。
崇祯十三年五月,皇太极下令从锦州退兵,沿途拆毁大、小凌河沿岸明军堡垒,焚毁庄稼。
历史上导致明军最后的主力全军崩溃的宁锦战役,以满清失去大半个漠南蒙古为代价提前结束,穿越者陈吉发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主导历史进程的发展。
战后,汉蒙联军在达理湖畔召开大会,正式推举格日勒为察哈尔汗,根据此战贡献,分配牧场,并宣布定都乌兰察布。
各部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势力范围,并派驻使者在乌兰察布,通过大同口岸与明朝通商,交易不限于茶马、盐铁、粮草。
此外,陈吉发还打算将乌兰察布建成一座定居城市,修筑混凝土城墙,成为大同北方屏障。
为此,乌兰察布将允许晋中营驻军,计划保持三千重骑兵的规模,既是帮助他们统合蒙古诸部,也是监视他们执行盟约。
会盟结束之后,各部头领带牧民赶往各自牧场。
陈吉发也率领大军返回察哈尔故地,从大同入关。
同时,向朝廷上表,宣布察哈尔部归附,作为大明藩属,每年纳贡称臣。
临走时,他赠与格日勒二百套铁甲,并嘱咐他今年秋天膘肥马壮之时,对土默特部用兵,将河套地区纳入势力范围。
察哈尔与土默特世代敌对,抢夺水草,强大后的察哈尔自然不会放过征服土默特的机会。
陈吉发此行目的既已达到,便不再停留,返程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