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荣指尖摩挲着茶杯问道。
忽林耀笑而不语,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礼盒推过去。
杨锦荣打开一看,是枚纯金打造的徽章。
底座刻着“忠勇可鉴”四字,落款是“天耀慈善基金会”。
林耀继续说道:“我打算以基金会名义,给你的每个同事送一枚这样的纪念章。”
“当然,由你负责统筹发放。”
杨锦荣忽然明白为何林耀一直以来会选他。
他既是汉克斯眼中的“自己人”,也是江湖人口中的“杨sir”。
这种双重身份,此刻成了最好的棋子。
“杨sir,这是基金的投资方向。”
林耀合上书,续道:
“主要放在基建和民生项目上,比如新界的物流园......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杨锦荣点头,心中暗叹这步棋的精妙:
两亿港元换“软性合作”。
抚恤基金看似公益,实则将利益与天耀集团深度绑定。
射击场馆、纪念章、补贴发放......
每一样都是在织网,让规则慢慢向商业逻辑倾斜。
“汉克斯处长那边,我会告诉他这是‘缓和矛盾的善意举措’。”
杨锦荣将金徽章收入西装内袋,道:
“但耀哥别忘了,条例第45条禁止......”
“条例是死的,人是活的。”
林耀拍了拍他的肩膀,力度恰到好处。
离开办公室时,杨锦荣在电梯里凝视着镜面中自己的倒影:领带端正,金丝眼镜后的眼神平静如水。
“杨sir,我们要做的,是让港岛更好!”林耀笑着说道。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阳光扑面而来。
接下来的几天。
杨锦荣先是在港岛晚报开设“抚恤”专栏。
亲自撰写文章讲述基金救助差佬家属的故事,配上林耀慰问受伤差佬的高清照片。
画面里林耀握着差佬缠着绷带的手。
身后“天耀慈善基金会”的背景板被柔光打得温润如玉。
每周三下午,他都会以“优化训练”为名,安排各分区差佬轮流去天耀射击场馆训练。
当差佬们发现这里的靶场比警队的老旧场地多出恒温系统和智能计分屏时,没人在意子弹上刻着的“天耀安保专供”字样。
杨锦荣甚至推动成立“警民射击友谊赛”。
让林耀以“特邀嘉宾”身份颁奖。
当鬼佬督察们看着华人差佬簇拥着林耀合影时,只能咬碎后槽牙。
最妙的是“忠勇纪念章”的发放仪式。
在高层会议上,杨锦荣开始用数据说话:“自从基金成立,案件报案率下降17%,市民满意度提升23%。”
他将天耀物流园的规划图与警队防暴部署图并列投影。
“夜间巡逻路线调整后,抢劫案减少19起,小偷小摸也大幅度下降,这是双赢。”
鬼佬处长们盯着数据哑口无言。
他们不知道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是天耀旗下的“夜间安保队”在替警队“维持秩序”。
某次酒会上,当林耀以“荣誉市民”身份被邀请致辞时。
杨锦荣看着台下鬼佬们端着香槟杯强颜欢笑的样子。
忽然想起《教父》里的台词:
“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