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手刃仇敌慰英灵,兵败归城诉惊魂(1 / 2)

第二日,天色破晓,晨曦初绽,正是“宜祭祀”的黄道吉日。

清风山上,薄雾尚未完全散去,雾气绕在山林之间,仿若为这肃穆的日子添了一抹凝重的哀伤。

花荣身着一袭玄色长袍,悲戚的神色中饱含庄重,带领着花家在清风山的所有族人,以及李助、糜貹、孙安等一众并肩作战的兄弟,押解着王文尧,浩浩荡荡地朝着清风山陵园行进。

众人脚步沉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对逝去兄弟无尽的思念之上。

抵达陵园后,眼前那一排排墓碑,像是无声的诉说者,静静伫立在这片土地上。

花荣站在最前方,望着这些墓碑,眼眶微微泛红,率先打破了寂静:

“今日,我们齐聚于此,悼念逝去的彪叔以及一众并肩作战的好儿郎。”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

“他们的离去,是为了守护我花家的荣誉,守护我们心中的正义。

而造成他们离去的罪魁祸首,便是王文尧这狗官!”

提及王文尧,花荣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如刀,周身散发着一股肃杀之气。

花荣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凛冽的杀气:

“王文尧,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为谋夺我花家家财,竟使出如此阴毒手段:他恶意诬陷我花荣养寇自重、通敌叛国,致使我花家蒙冤受屈,我花家百年清誉毁于一旦。

更甚者,他亲率朝廷禁军,兵临清风寨,对我花家展开残酷围剿,让花家顷刻间家破人亡。”

说到此处,花荣声音哽咽,满是悲戚:

“彪叔为救我,带领数千兄弟拼死奋战,最终倒在血泊之中,数千兄弟也随之命丧黄泉。

他们正值大好年华,却因王文尧的一己私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王文尧的双手沾满了兄弟们的鲜血,他的罪行,罄竹难书,天理难容!”

众人听着花荣的血泪控诉,愤怒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怒骂声不绝于耳:

“杀了王文尧,为兄弟们报仇!”

“此等奸贼,死有余辜!”

就在众人义愤填膺、怒声咒骂之际,郁保四如拎小鸡一般将五花大绑的王文尧提到了台前。

此时的王文尧,面如死灰,双腿软得像煮熟的面条,每走一步都带着踉跄,眼中写满了深深的恐惧,整个人看起来狼狈不堪。

花荣见状,一步跨上前去,动作干脆利落,“唰”地一声抽出腰间利刃。

刹那间,寒光四溢,那锋利的刀刃在熹微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森冷光芒,径直指向王文尧的咽喉。

王文尧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双腿一软,“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双手伏地,不停地磕头求饶,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声响。

他带着哭腔叫嚷道:

“花知寨,花将军,您可误会我了啊!

这一切真不是我本意,全是我那女婿刘高,在一旁不停地撺掇我。

还有慕容彦达,他也参与其中,给我施压,我……我是被逼无奈啊!”

花荣哪里肯听他这一番狡辩,怒目圆睁,大喝一声:

“拿你的狗命,祭我彪叔和数千兄弟的亡魂!”

这一声怒喝,仿若平地炸响的惊雷,震得周围众人耳膜生疼。

话音未落,花荣手起刀落,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带丝毫犹豫。

只听一声沉闷的闷哼,利刃直直切入王文尧脖颈,鲜血如喷泉般四溅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刺目的血痕,溅落在周围的土地上,洇染出一片触目惊心的殷红。

李助等人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幕,回想起花荣手刃王文尧时的决绝,深知经此一事,花荣绝不可能向朝廷低头招安。

他们相视一眼,眼神中满是坚定,暗暗发誓,往后定要誓死追随花荣。

随后,花荣带领众人,将王文尧的血洒在每一座墓碑前,随后深深鞠躬。

……

在刘家渡到青州城的官道上,年轻的王指挥使,面容憔悴不堪,仿佛被岁月提前榨干了生气。

他带着一群幸存的士卒和为数不多的民夫朝青州城赶去。

他们光着膀子,下身仅穿着破烂得不成样子的 “犊鼻裈”,身形狼狈至极,活脱脱一群失魂落魄的流民 。

领头的王指挥使,不知从何处寻来一套破旧的裲裆(liǎng dāng)勉强套在身上。

那裲裆极不合身,松松垮垮地挂在他瘦骨嶙峋的身躯上,随着他的走动,不停的晃荡着。

即便如此,与身旁只穿着犊鼻裈的士卒相比,他这装扮犹如鹤立鸡群。

这群人奇特又落魄的装扮,引得沿途路人纷纷侧目指指点点,可他们仿若未闻,满心满眼只想着快点回到青州城里。

或许是害怕被人认出,王指挥使又不知从何处扯来一块脏兮兮的烂布,胡乱地遮住自己的脸。

每当遇到路人,便大步走过,试图将这份不堪与狼狈藏于身后。

就这样,一行人在饥肠辘辘与满心羞耻中艰难前行,终于遥遥望见了青州城门。

那一刻,众人眼中终于有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唏嘘。

城门下,许多百姓正排着长队等待入城。

王指挥使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急切,连忙吩咐麾下都头:

“快,赶紧去让守城士卒给咱们让条路!”

都头领命后,小跑着上前去交涉。

于是,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在百姓们嫌弃的目光中,灰溜溜地进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