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带来行之有效的收入?目前,Kimi的测试范畴更小、更垂直。文心一言的付费版包含更长文本输出、图片生成高分辨率、一次生成多图等更明确的权益,并且涉及多模态能力。而Kimi现阶段的尝试还集中在高峰时段体验优化上,相较两者的价格,Kimi的定价在文心一言的六七成左右。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如果不是Kimi的重度用户,的确还很难辨析“高峰时段体验优化”的价值与价格,也难怪Kimi现阶段必须要以小范围测试的方式试探用户的反应。
不过,无论如何,Kimi走出这一步对大模型应用而言都是一个有效尝试。在用户层面,它能找到自己更准确的付费人群,有针对性打磨下一步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于行业和资本而言,在难以控制的烧钱力度下,它多少能为这片领域的商业化前路拨开一点云雾了。
总的来说,Kimi的这次尝试是对c端付费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虽然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尝试,以推动AI应用的商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