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托底保障(1 / 2)

隆裕太后在总管太监李公公的搀扶下,脚步略显沉重地回到钟粹宫。

宫女们赶忙上前,熟练地为皇太后卸下头饰、外衣,搀扶着皇太后坐在榻上。

隆裕皇太后靠在柔软的锦枕上,微微闭上双眼,整个人显得精神不济,往日那端庄威严的神态此刻也被一抹淡淡的萎靡所取代。

房内寂静无声,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吹动着窗沿,发出轻微的声响。

隆裕太后的思绪却如乱麻一般,久久难以平静。

皇上为何会突然改变对内务府处理的方式?

这可不是她熟悉的那个,事事向她通禀商议拿定主意,决不会轻易更改的小皇帝了。

在她的记忆中,皇上从前处理事务,虽有想法,但大多也会与她商议,听听她的意见。

可这次,皇上竟然先提前找了醇亲王,而没有先与她协商,并更改了此前与自己商议的决定。

这让她的内心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失落,有不解,更有隐隐的担忧。

她缓缓睁开双眼,目光有些空洞地望着眼前的帷幔,心中暗自思忖。

皇上现如今的阅历和处理事物的态度,断不至于如此莽撞行事。

一定有必须更改的理由。

是不是在这皇室的深宫之中,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还是说,皇上与醇亲王商议后,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亦或是袁世凯等人又暗中做了什么手脚,让皇上不得不调整策略?

隆裕太后越想越觉得困惑,她下意识地伸手紧握住身旁的手帕,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她知道,此刻的自己不能慌乱,必须冷静下来,弄清楚这其中的缘由。

虽然她选择了默认皇帝的做法,但心中那份不安却如影随形。

房内光线摇曳,在墙壁上投下晃动的光影。

隆裕太后微微侧了侧身,靠在软枕上,眼睛仍盯着帷幔。

脑海里不断回放着醇亲王与自己的对话,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她深知,这内务府之事,关系到皇室的颜面和未来,若处理不好,或许会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清皇室更加艰难。

过了一会儿,她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心中默默告诉自己。

“无论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只希望皇上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让大清皇室在这乱局之中,能有一线生机。”

随着这声喃喃自语,隆裕太后的情绪稍稍平静了一些,但她心中的疑惑依旧如同一团迷雾,等待着拨开。

她静静地依靠在榻上,在这寂静的钟粹宫内,独自思索着这变故背后的种种可能 。

隆裕太后斜倚在榻上,尽管宫女们贴心地为她披上了锦缎薄被,可那一丝倦意却怎么也驱赶不走。

思绪如丝线般在脑海中缠绕打结,搅得她心烦意乱。

她轻轻闭上双眼,脑海里不断浮现醇亲王述说皇上对内务府之事的处理方式。

皇上那逐渐成熟却又不失果敢的行事风格,与醇亲王那谨慎持重的姿态交织在一起,让她既担忧又无奈。

微微叹了口气,隆裕太后缓缓睁开双眼,目光落在周围侍奉的宫女太监身上。

他们个个垂首侍立,不敢发出丝毫声响,整个钟粹宫内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安静。

“都下去吧,哀家要歇息小憩一会儿。”

隆裕太后淡漠地吩咐道,声音虽轻,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宫女太监们齐声应诺,躬身退下,轻轻掩上房门,将那最后一丝光亮也隔绝在门外。

待众人退下,房间里陷入一片寂静。

隆裕太后转过身,背对着光线,静静地望着窗外那被阳光笼罩的宫墙。

阳光洒在宫墙上,泛起一层辉煌的光晕,让她的心也跟着荡起了几分涟漪。

心中的直觉让她相信皇帝的判断与行为,这将会是清皇室逐步崛起的开端。

她在心中暗自盘算着,今晚皇上一定会来请安。

到那时,便是探寻他更改计划理由的最好时机。

她不能贸然行事,必须在与皇上单独相处时,从细微之处洞察他的心思,弄清楚这背后的种种缘由。

或许,皇上是在顾虑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又或许,是醇亲王出了什么新的主意。

她必须在这有限的相处时间里,从皇上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完整的信息。

思绪渐渐沉淀,困意也悄然袭来。

隆裕太后轻轻闭上双眼,在心底默默叮嘱自己。

“今日之事,一定要理个明白,大清这残局,哀家绝不能任由它就这么崩塌下去。”

尽管心中仍有诸多疑问和担忧,但此刻的她,也只能暂且放下。

等待与皇上今晚的会面,期望那时能解开心中那团乱麻,找到应对之策。

随后,她在这威严而寂静的房间里,渐渐陷入沉睡,只是在睡梦中,眉头依旧不自觉地微微皱起,似是仍被那些未解之事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