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为民到底想干什么?(2 / 2)

“这还像句话。”胡为民点点头,随即看了她空空如也的手,摇头道:“既然是来看我,怎么什么都不带?”

张德宁摇摇头,面露得色:“咱们都这么熟了,要是来你家做客还带礼物,岂不是显得太生分?”

“你不想花钱就直说,别找借口行不?”

“哎呀,被你看穿了。最近我们杂志社遇到困难,不容易啊!”

“你就胡扯吧。”胡为民摇头,他才不信张德宁说的。

张德宁脸色严肃,语气沉重:“真不骗你,最近不到一个月时间,我们杂志社损失了最少二十万的收入。”

“怎么会这么多?”

“最近《孩子王》单行本销售火爆啊!”张德宁神色复杂,语气幽怨。

“啊,你是说这个啊。”

胡为民恍然,原来她指的损失是《孩子王》单行本的出版啊。

“我听说这部小说已经卖了超过四十万册,成了今年上半年销量最高的小说,人文社可是大把大把赚钱啊!”

张德宁越说越不是滋味,明明《孩子王》最先在他们《燕京文艺》发表,胡为民也和他们编辑部关系不错。

结果出单行本的时候,被人文社这个黄毛捷足先登了,这让张德宁如何能不心里泛酸。

“张姐人脉真广,连人文社出版作品的销量都能打听到。”

“都是出版行业的,人文社又不比燕京出版社高贵,只要有心,这些都能打听到。”

张德宁语气怅然,越想越心痛。

半月销量四十万册的小说,这是下金蛋的母鸡啊!

结果因为出版社的小心,错过了百分百赚钱的生意,她能不窝火心塞嘛。

其实别说张德宁了,胡为民听到销量的时候,比她还难受。

四十万册啊,放在哪个年代,都能称得上是畅销书了。

如果是后世的版税时代,他靠这本书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他越想越觉得吃亏,越想越觉得难受。

玛德!不管什么时候,劳动人民想赚点钱咋就这么难呢?

胡为民和张德宁难受,燕京出版社更难受。

说起来《孩子王》发表那期,《燕京文艺》卖得太好,超过百万册的销量让他们对于人文社抢走《孩子王》单行本出版发行的行为没那么难受。

毕竟,一部发表不过一个多月的小说,急急忙忙出单行本,销量应该高不到哪里去。

可谁能想到《孩子王》一火就是几个月,出单行本不仅没有影响到小说的火爆,反而更进一步助推了小说的爆火。

根据他们的估算,这部小说的火爆程度,今年销量接近或者超过百万册的概率非常大。

影响力就不用说了,已经火遍大江南北,读者群体数以千万计。

尤其是在教师群体,这部小说的影响力更大。

他们不时在报纸上看到,某某学校老师集体购买《孩子王》的新闻。

类似的新闻本就不少,再有《人民日报》中小学生推荐读物的加持,这部小说的最终销量落点,他们根本猜不到。

“虽然咱们合作愉快,但我不能和稿酬过不去,对不对?再者,就算我愿意,可人文社愿意给我基础稿酬加5%的印数稿酬,我再拒绝的话,对整个作家群体都没好处。”调整好心态,胡为民辩解道。

张德宁嘴角一抽,“许久不见,你的嘴巴变厉害了啊。”

“哪里哪里,我说的都是心里话。”胡为民正色道。

事情已经过去,再说也是于事无补,张德宁决定换个话题,“为民,听说你正在创作?”

“你哪里打听到的消息?”胡为民惊讶道。

“看来还真有其事喽?”

“嗯,刚创作没多久。”

张德宁眼前一亮,脸上堆起笑容,“是什么题材的小说,干脆交给我们燕京文艺吧!”

“唔,是历史类小说,我就写了个开头,现在说发表未免为时过早。”胡为民含糊其辞道。

“不早,为民。”张德宁摇摇头,接着又询问道:“你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胡为民见她一再追问,只能不情不愿道:“我这次写的小说主角是战国时代的秦国……”

他将《大秦帝国》的创作思路说了个大概,最后道:“我这部小说的观点与主流相左,我都做好了写出来没有杂志社敢刊载的准备了。”

“为民,你……唉,何苦呢?”

张德宁看向胡为民的眼神夹杂着欣赏与不解,明明按部就班地写作,名气和地位就能稳步提升,可他偏不。

先是《甜蜜蜜》这种爱情小说,在当今社会都显得惊世骇俗。接着又是一部《孩子王》,开创了知青流,惹得不少伤痕文学作者和评论家对他眼不眼鼻子不是鼻子的。

现在又要写一部赞颂秦朝的小说,他到底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