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盛东这才体会到李清溪的不容易,作为女人,从太原府一路到夏州,来回一个多月,风吹日晒不说,路上还不太平,难怪李清溪经过打磨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和动力,留恋起了女儿家的生活。
李家在夏州虽然没有分号,但是却安排了一家张姓大户常年住在夏州城内,接应李家的来人,李清溪将安旺介绍给这家人,叮嘱他们日后往来时互相关照,由这家人负责对接城内的商号。。
次日,李清溪又去找了夏州的留守将军,将带来的货物转交给留守将军,事情这才算是办妥。
孔盛东等云盛堂几人在夏州城内看了看,见城内汉人和各族混杂,但党项人明显居多,至少占了四成以上。城内的商品种类不算多,大多是游牧民族需要的铁器农具、从关内道运来的精粮,还有一些绢布、丝绸。夏州城里的汉人大多自关内道而来,主要目的为采购夏州特有的中草药和皮革制品。周渝和梁安戊见夏州城内的建筑风格和河东道明显不同,两人一路好奇地看了几座白色方形房屋,各自买了几样夏州党项人的精美手工首饰。
晚上回到李家的联络点,李清溪问道:“孔东家,下次云盛堂可以直接来这里找我们李家的人来送货。你们的货物也可以委托他买卖。这一路过来实在费劲,不管从南边走还是从北面绕行,艰难程度不亚于走上泉镇西面的津河镇,今年我走了两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北面我走过一半,要绕行宣州南,沿阴山山脉向西,路好走,但是特别乱,我还差点丢了性命。南边按说好一些吧,上次你从朔州来夏州也不好走吗?”
“不论从朔州还是岚州、石州,都要走吕梁山脉,过黄河,再向北过岐王李茂贞的地盘,这条路上黄河过河的地方河水湍急,只有冬天冰封时好一些;岐王盘踞的地盘,各种势力交杂,除了岐王的军队,还有吐蕃一支族裔和岐王下面不听岐王命令的两支地方势力,所以也不好通过,常常要花费钱财买通拦路的各方势力。”
“原来是这样!李家在这样混乱的地头都能出入,真是了不得!当年你们云盛堂的那封信里有一条从河东道朔州南石匣口逃亡到关内道的路线,一定也花了不少钱财才买通吧?”
“对!当时打通那条路主要目的是和关内道做生意,顺带也算李家的一条退路。孔东家知道,我们李家旧时常住关内道华州西面的黑鹿原,后来唐廷衰败,家里的老曾祖判断长安必经各路藩镇反复围攻,这才下了决心,迁至太原府一支作为后路。”
“还是你们老祖宗眼光长远,两地来回支应互为退路,确保家族不倒!不像我们只会死守在云州。”
“也是没办法逼得。云州真陷落,孔东家不打算率双宁营、云盛堂撤退?那你们费尽心思打通云州、朔州、土墱寨为什么?”
孔盛东尴尬笑了几声说道:“这不是受你们李家的启发吗?”
李清溪也不再计较,只是说道:“你们不想领我们李家的情,自己设计了一条退路,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万一河东道或者晋王不允许你们退入雁门关该怎么办?”
“会有这种可能性?这个我们真没想过!”孔盛东不得不承认,他从未想过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
“晋王的性格多疑,这个真不好说,不过孔东家,这次我们走的路也可以算云盛堂的另一种选择。”
“过黄河进关内道?投奔岐王或是党项?对我们来说这种可行性更低。”
李清溪拨弄了几下衣角,低声说道:“从朔州石匣口南向西过黄河,向北可以去关内道北面,向南可以进关中,甚至西川,在原来那封信里,这一点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