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重回主场(1 / 2)

“书记,星城市半导体基金的第三轮投放预案已经形成,兴泰、产投两家平台给出的计划金额是82.7亿元,预计重点投向中微公司设备工艺国产替代、南大光电材料线、以及长鑫配套晶圆项目……”

市委大楼十七楼会议室内,赵斌手中捧着厚厚一沓资料,一字一句地汇报着。

李一凡坐在长桌尽头,神情平静,目光却落在一张地图上。

那是一张全新的**“星城市半导体产业链分布图”**,按照产业工艺流程分为五段:EdA工具设计、材料制备、刻蚀与设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

中微在中心位置,被标注为红色重点企业。

这张图,不是哪个招商局的展示材料,而是李一凡亲自参与绘制,并被星城市政府正式列入《2015-2018年前主导产业构成图》。

他放下手中的笔,开口第一句话就定了调子:

“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围绕这张图来选干部、分项目、配资金。”

“这不是一张图,是我们星城未来十年的命根子。”

当天下午,星城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

这一次,会议有三个议题,分别由李一凡、陈启明、赵斌三人轮流主持。

第一个议题,是关于星城市半导体产业基金第三轮投放。

李一凡亲自讲稿,不读稿件、不讲套话,只说实情:

“我们不怕砸钱,怕的是砸钱没人干。”

“这个基金的管理,不仅是产业部门、财政部门、平台公司三家对账那么简单。”

“我要成立一个‘专项联动组’,书记市长双签发,项目评分、干部评估、财政预算全部挂钩。”

“谁推项目,谁担责任,谁保落地。”

他指向墙上挂着的那张产业链图:

“从今天起,谁在上面负责哪个模块,谁就要在年终述职会上拿结果说话。”

“否则,立马调整。”

第二项,是人事结构调整。

陈启明发言,宣布市委组织部启动“实干型人才双向遴选机制”,将在政务条线和平台条线各选出一批有产业经验、懂政策落地的干部,进入“专项项目储备库”。

“本轮调整将优先考虑科技类、产业类专业干部,同时允许从企业内部抽调管理骨干,进入政务试点岗位锻炼。”

“这是一次破格选人,也是一次反向倒逼体制融合。”

这一决定,意味着平台与政府之间的隔膜被第一次“结构性拆除”。

第三项议题,是关于中微公司的“专项包保机制”。

赵斌汇报,近期中微公司已正式向政府递交项目包保申请,涉及:

?\t刻蚀设备工艺升级线项目(投资42亿元);

?\t氮化镓材料实验平台项目(投资16亿元);

?\tEdA设计工具国产替代项目(预计研发周期3年,需资金支持约22亿元);

李一凡当即拍板:

1.\t三个项目全部纳入“星城市重点科技工程”;

2.\t由赵维康带队,组建“中微专项服务小组”,政府、企业、平台“三方联动”;

3.\t凡星投资全力配合项目投融资安排,兴泰集团设立专项资金池,用于核心设备采购和团队引进;

4.\t政府协调外专引进及落户、用地指标、政策绿灯全部开通。

“一句话,中微公司遇到的,不叫‘困难’,叫‘星城市的事情’。”

“我在这里表态——谁在项目审批、执行、推进环节设置门槛、拖延扯皮,一律问责。”

会后,组织部连夜行动。

名单一出,满城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