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省南临市,市政府办公大楼八楼会议室。
市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正在向上级汇报“潇湘制度试点对接”进展:
“我们已按潇湘版本,全员导入岗位责任画像模板,干部季度评分系统同步上线。”
“同时,平台建设已交由市大数据中心承建,预计一个月后完成核心系统部署。”
市长听完,皱了皱眉:“评分有结果了吗?”
“有。”副部长点开投影。
屏幕上,每位处级干部名字后都跟着一串数字:“72.5、83.1、65.8……”
“这是我们用潇湘模板套上来的综合绩效得分。”
“目前对结果我们还没作出人事处理,等系统跑满一季度再评估……”
话音未落,市委书记突然冷声打断:
“这叫什么?”
“评分靠一堆公式推演?干部靠系统算法贴标签?”
“你们这不是改革,是造个电子形式主义!”
会议室一片死寂。
—
同一时间,皖北省铜河县也在实施“潇湘机制复刻试点”。
但他们把“干部实干节点责任制”理解成——“每个干部必须有项目挂名”。
结果,产业口、政务口、民政口,所有处级干部纷纷在市重点项目中“抢挂任务”:
?\t有人名义负责三项工程,实则不管不问;
?\t有人跑去找平台公司“买个名额”,只求系统评分看起来不低;
?\t项目平台甚至出现“干部挂名价格单”——越是资源多的项目,挂名越贵。
地方组织部收到实名举报时,一脸懵:“我们是照着潇湘版来的,怎么会……”
—
潇湘省委办公厅,赵建国收到几份来自中央督导组的“全国试点阶段情况通报”,眉头越皱越紧。
他直接拨通李一凡电话:
“你看看这份皖北情况简报,自己写的是什么?”
“制度还没跑热,就开始有人玩花样了。”
“再搞下去,潇湘经验都要被玩坏。”
李一凡沉默片刻,只回一句:
“我明天就走一趟。”
—
次日清晨,李一凡低调抵达赣东南临市,未打招呼,直接走访干部管理平台。
站在空荡的评分大厅内,他看着墙上醒目的“干部绩效打分系统”横幅,冷笑一声:
“真以为照搬,就能变成潇湘?”
随后他前往市组织部,听了副部长的现场汇报,开门见山:
“你们这不是改革,是拿潇湘的壳子,套上你们的懒政。”
“潇湘的机制,不是模板,是一整套责任—组织—财政联动系统。”
“你们连财政闭环都没打通,打分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