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假改革的试金石(1 / 2)

调研组车队驶入岳西市的那一刻,天色刚亮,地面还泛着薄霜。

道路两侧,横幅早早挂好,“热烈欢迎省委重点工程调研组莅临指导”“全力打造中微材料转化平台配套区”……气氛极为隆重。

但熟悉流程的赵斌却皱起了眉:

“挂得太早,布得太全,不像迎接调研,更像接待检查。”

李一凡没说话,只淡淡看了一眼站在停车场边迎接的市委书记周明德。

一套标准动作,握手寒暄,热茶奉上。

调研正式开始。

会议室内,岳西方面将一份《中微配套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打印成厚厚一本。

赵建国安排的省委制度推进办副主任朱绍林开门见山:

“我们不看你们怎么写,我们看你们怎么干。”

周明德早有准备:“我们平台建设分为三步,土地腾退、技术引入、企业进驻,目前都已推进。”

赵斌翻了翻材料:“土地已腾退78亩、协议签约3家企业、项目概算5.6亿元。”

听起来不小。

但当调研组实地踏入所谓“平台建设现场”时,李一凡眯起了眼。

——空地上只有零星几辆挖掘机,连施工标线都没画全。

赵维康上前看了一圈,回头低声:

“只有土地,没有技术,签的企业一个都没开始动工。”

更关键的是,现场地块与中微配套需求完全对不上。

李一凡问得直接:

“这个地块,是给谁用的?”

周明德表情僵硬:“书记,是预留的。”

李一凡冷笑一声:“你们预留的是地,还是演戏的脸面?”

接下来,调研组转往江陵。

江陵市委书记何善成亲自坐镇会议,声调不低:

“我们江陵是潇湘工业大市,有基础、有资源、有动力,一定会全力支持省委工程。”

但调研组刚下会场,市组织部传来的干部资料就暴露出问题。

——江陵平台负责人半年内三次更换,没有一个具备“工业平台”管理背景。

调研组实地踏查更发现,所谓配套厂房根本是从去年失败项目中“改牌上阵”,连施工队都未更换。

赵维康将现场照片递到李一凡面前:

“看似有动作,实则是旧地翻新。”

“书记,这是借壳玩空转。”

李一凡看完,没说话,只让赵斌做了批注:“将此情形录入制度推进办数据库,列为‘应付式执行’案例。”

昌州是最后一站。

市里似乎学了“教训”,配合得极为“积极”。

配套园区提前布置灯箱展板,讲解员讲解流程顺畅,台账一应俱全。

甚至还专门安排了三家小微企业代表“现场座谈”。

但朱绍林一句话就拆了台:

“请问你们这三家企业,成立时间是?”

回答:“2025年12月10日。”

“业务领域是?”

回答:“智能制造、项目孵化、综合服务。”

“是否有中微项目对接合同?”

三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