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组建“兴泰—凡星—中银科技基金联合体”,首期基金规模达500亿,重点投向量子计算、芯片制程材料、工业智能硬件;
3.\t确立“金融准入绿色名单”制度,对进入星城市重点产业链的企业实行融资优先审批、税务先审后报、人才落户绿通机制。
这三项政策,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实打实把金融系统当成产业基建的一部分去用。
徐思源在会上首次亮相,态度谦逊但立场鲜明:
“我们不再做金融监管的裁判员,而是发展战略的推进者。”
“下月起,星城市金融管理局将设立‘科技融资服务一体窗口’,同步评估企业融资合理性与政府引导性。”
这话一出,现场各行分行行长纷纷点头——他们看得出,徐思源是带着新任务来的,是新政的执行者。
但更关键的是,会议末尾李一凡亲自强调:
“我们现在不是缺资金,而是缺协调、缺效率、缺担当。”
“要让金融系统成为解决问题的通道,而不是层层上报的障碍。”
“徐思源,如果你在岗三个月,融资通道还堵着,我亲自换人。”
这句冷语,让在场所有人心中一震。
李一凡不再讲情面——他要的是结果,是速度,是制度转化为生产力的真实落地。
金融系统一动,产业系统也跟着加速。
丁旭正式接任财政局局长后,第一时间将星城市“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做出调整:
?\t建立高精尖专项支持基金(对标深圳科技园);
?\t拟定“专项产业红黄牌制度”,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实行问责机制;
?\t联动发改、商务、科技口,实行“项目闭环督办”机制。
而这一切变化的最大底气,来自李一凡此前推动的财政系统调整。
财政、金融、产业三线合一,意味着星城市真正实现了资源调度能力的全局统一。
省委办公厅收到星城汇报材料。
赵建国看完之后,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
“星城,已经从制度样板,走成了发展样板。”
“其他市,还有时间跟上。”
当晚,李一凡独自站在市府办公楼西侧观景平台。
夜色之下,南湾片区灯火通明,三条产业走廊早已灯光连线,一眼望去犹如星辰铺路。
他轻声自语:
“制度,是为了让人可替代。”
“但发展,永远要靠人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