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省委书记亲自出手强压顽固势力(1 / 2)

岳西市委组织部大楼内,气氛异常压抑。

临近下班时间,三楼的干部调配处仍然亮着灯。

一份送上来的岗位轮岗草案,就摆在部长赵英民面前,他却迟迟没有签字。

“赵部长,要不要给省里回个电话?”

秘书小心翼翼地提醒。

赵英民皱眉不语,良久才低声问:

“李正东是江陵那边派下来的人吧?”

“是的。”

“那我们要不要等江陵那边先出结果?”

秘书知道,这话不是询问,而是定调。

岳西,从来都是潇湘最讲“章法”的地方。

程序合法性、稳定优先、基层情绪为重……这些话年年挂在干部年会上,却实实在在成了组织改革的挡箭牌。

赵英民端着茶,心中自有盘算——这股“制度派”风确实来势汹汹,但也未必能卷得太远。过去几十年,凡是改革,都先死在“协调”上。

这一次,未必例外。

而此刻,江陵的风暴早已展开。

李正东到任刚满七天,就将组织系统中层原有岗位按“职责-履历”双维度重新排布,重新设立“结构评估专班”,把三位副部长全部排除在外。

最激烈的抵抗,不来自下层,而是江陵市委常委中的两名常委副市长。

“组织系统不能成为一小撮人手里的实验工具!”

“结构评估不能凌驾于党委讨论程序之上!”

“干部提拔绕过常规会审,是程序僭越,是组织纪律问题!”

这些话,一个比一个高调,一个比一个站得“旗帜鲜明”。

可李正东完全不理。

他不是来讲情面的,他是来拆墙的。

组织部办公厅,李正东把那份“干部实绩清查名单”摆在办公桌上,神情淡然:

“江陵市近五年中层岗位未动超三年的达49.3%。”

“其中包含6名局级单位副职干部‘四年两评优’、零群众申诉。”

“如果这些人都优秀,那些干实事的在哪里?”

他亲自下区县调研,带着副职走访14个镇,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公布组织申报邮箱,鼓励实名反映“提拔受阻问题”。

短短五日内,组织部邮箱就收到了72封实名反馈。

但与之对立的,是三起匿名举报。

“组织部某专班负责人干预干部选拔。”

“空降干部李正东搞小圈子。”

“制度复制变形为个人权力扩张。”

这不是简单的干扰,而是系统性抵制。

李正东知道,这套手段,在地方早已成了应付上级改革的标准动作——

拖延、上纲上线、举报、煽动恐慌。

他不怒,反而在干部例会上扔下一句话:

“举报我可以,实名来谈,我随时接待。”

“不敢见面,就别浪费组织邮箱的带宽。”

这话一出,全江陵官场震动。

省委办公厅很快收到了汇报材料。

材料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两地试点中遇到的所有“程序性阻力”,从流程压缩、项目搁置、干部闹情绪、媒体舆论渗透……事无巨细。

赵建国坐在办公室内,翻了两遍,没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