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强势整顿地方官场(1 / 2)

11月6日清晨,邵陵市。

灰蓝色的晨雾还未散尽,市委办公楼的红砖外墙早已斑驳。几十年未改的灰色水泥走廊、木门油漆开裂,透着一股刻骨的陈旧。

李一凡站在市委办公楼门口,手中还拿着那份中央政策机制司最新下发的文件。

“书记,这地方真合适做复制试点?”赵斌还是忍不住低声问了一句。

李一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着远处的群山和稀疏的工业园区淡淡道:

“星城是长出来的试点,邵陵是种进去的样板。”

“改革从来不是挑最合适的土壤,而是选择最难的环境——只要在这里能扎根,全国就没理由不接受。”

赵斌一震,意识到李一凡此行的真正目的——这不是复制,是挑战整个体制的惯性。

上午十点,邵陵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正式召开。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机制复制试点在邵陵市的部署安排。

市书记陈荣海表面热情,实则满腹警惕。他不是不懂这场复制的意义,而是明白:一旦启动,邵陵原有那套“稳字当头、人情优先”的运转逻辑将被撕裂。

果不其然,第一个提反对意见的是市政法委书记高继林。

“李书记,机制体系我们非常支持,但邵陵与星城不同,平台配套不足、干部数据库几乎是空白,财政数据也长期缺项,这样贸然推进……容易‘水土不服’。”

一语道尽“高明”的借口。

李一凡扫了他一眼,淡然开口:

“你说得有理。可你怎么解释,三个月前你们刚给省厅报送过‘干部数据整合初步完成,具备中期评估条件’?”

高继林一下子变了脸色,想说什么,又说不出。

会议室一时间静若寒蝉。

组织部长何国庆突然冷声插话:

“我们来,是来建机制的,不是来听理由的。”

“邵陵不是做不了,是不想做。”

“不想做,是因为有些人不想让数据进系统,不想让人事变透明,不想让旧规矩消失。”

话音落地,所有人都明白了:今天这场会,是来动刀子的。

当天下午,省委办公厅内,一封来自省委副秘书长周立德的建议函悄然送达赵建国案头。

标题是——

【关于机制试点节奏和资源协同的阶段性审慎建议】

表面上,是“防止改革过速”,实则直指李一凡“过于激进”,要求收缩机制复制范围,避免“失控风险”。

赵建国看完,没有多言,只在末尾淡淡批了一句:

【试点不是讲条件的妥协品,是顶层制度的验证场。谁怕改革,谁就不配谈制度。】

然后,他把纸一折,交给了秘书:“送中组部。”

这个批示,等于把机制复制的节奏权,直接交给了中央。

与此同时,星城市中微科技总部大楼内,尹志绕召集的闭门会议正在进行。

“我们准备下一步,将中微‘硬件链路’全面嵌入机制平台系统——从数据采集、边缘运算、存储加密,到算法执行。”

“设备我们全套提供,保障国产自主性。我们的目标是——不再依赖任何外部系统。”

参会人员一阵沉默。

这是一次实质性突破,也是一次技术与政治的联合进攻。

赵斌嗓子发干:“尹总……你们这不是在交产品,这是在交一份国家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