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这桌牌,不是他们说了算(2 / 2)

会议仅有一句定性:

“星城市提交建议,具备体系逻辑、实操路径与初步成效。”

“拟提交大夏政务院政策机制室与人事部干部体系试点对接平台并行研究。”

这句话一旦传出,便意味着——

中秧正式把星城市,从“地方案例”列入“制度选项池”。

李一凡没有表情,只将会议纪要拍照转给省委书记赵建国,附带一句:

“我们希望,不再只是省里的试验品。”

赵建国看完,只回了四个字:

“你做得对。”

而另一边,在省委内部,唐志衡等人并未就此作罢。

宣传系统有人提出,准备在《潇湘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

标题是:《创新是否越过制度红线?——关于地方治理边界的若干观察》。

意图很明显:把星城市的突破说成“脱轨试验”。

但就在文章即将交印之前,省委宣传部长王志明一锤定音:

“这篇稿子不登。”

“我们不能拿一个有可能写进中秧文件的城市,当作负面反面教材。”

“这不是审慎,这是无知。”

27日晚,李一凡坐在市政府八楼会议室,桌前摊着三份文件:

1. 中秧调研组考察纪要草案;

2. 中微日内瓦会议确认信;

3. 潇湘省内部审计专项通报初稿。

三份文件分别代表:中秧是否采纳、国际是否接纳、省内是否打压。

赵斌问他:“你准备怎么出手?”

李一凡笑了笑:

“把舞台拉大。”

“他们想在审计里做文章,那我们就向审计署申请将星城市纳入全国财务数据标准化前期试点。”

“他们想写评论稿,那我们请大夏社专栏部来高新区,做一次深度调研,主动披露制度路径。”

“他们想在中微上打标签,那我们——干脆派中微代表去日内瓦之前,先开一次‘中德科技通识圆桌’,让他们见识我们的人,听清楚我们怎么说话。”

“我们不回应,不反击。”

“我们就让世界,看我们怎么制定新的秩序。”

10月28日,李一凡签发三封正式信函:

? 致政务院体改办,请求星城市纳入城市级政策规则预研试点;

? 致外交部与科技部,提出将中微纳入“重点技术外联资源保护名单”;

? 致人事部干部评价机制小组,建议提供星城市干部图谱分析技术接口。

星城市这一刻,不再是地方。

它在向上走。

而主政这座城市的男人,正用极其冷静的步伐,将这座城市带入一个全新的系统:

不是被管理的城市,而是参与制定管理方式的城市。

李一凡看着天边红霞轻语:

“这不是搏一时风头。”

“是让我站到他们桌前时,有能力说——这一页,我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