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教授家出来,赵成良的心情并没有因为老教授没有提供更多的线索而变得沮丧,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彻查此案的决心。
赵成良此刻已经可以肯定这起案件背后不简单,确实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年的调查,很可能在关键环节被人为地按下了暂停键。
既然从何教授以及周德海口中难以直接获得真相,在征得孙副厅长关于自己要去探视王涛许可之前,赵成良决定将重心重新放回到最原始、也最客观的材料上——那堆积如山的案卷。
他相信,无论掩盖得多么巧妙,犯罪总会留下痕迹。
只要足够细心,足够耐心,总能从这些泛黄的纸页和模糊的照片中,找到被忽略的线索。
回到招待所房间,赵成良再次将自己沉浸在那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
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放在了当年专案组对嫌疑人的排查记录上。
他将所有被纳入视线,又因各种原因被排除嫌疑的人物名单,重新梳理了一遍,仔细研读着关于他们的询问笔录、不在场证明以及当时的调查结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由明转暗,又由暗转明。
赵成良仿佛不知疲倦,一杯接一杯地喝着浓茶提神,目光如同扫描仪般,逐字逐句地审阅着每一个细节。
终于,在厚厚一沓关于主要关系人排查的卷宗深处,两个名字再次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并且越发觉得疑点重重。
第一个名字,自然是王涛。
卷宗里关于王涛的记录相当详细。
作为赵梅的第一位导师,也是省师大考古系的时任主任,他与赵梅的关系可谓是充满了矛盾和纠葛。
笔录中,多位当年的师生都证实了王涛品行不端,学术作风存在严重问题,不仅常常将学生的科研成果据为己有,还利用职权捞取好处,生活作风也颇受诟病。
而赵梅,正是因为看不惯王涛的所作所为,拒绝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交给他,并且毅然决然地转投到了他的竞争对手——何振力教授门下,从而与王涛彻底交恶。
案发前,王涛曾多次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表达对赵梅的不满,甚至扬言要让她付出代价。
这使得他具备了强烈的作案动机。
然而,卷宗也记录了,在赵梅遇害大约半年后,王涛便因为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联名举报,被纪委立案调查。
最终查实其在科研经费、项目审批等方面存在巨额贪污受贿行为,数额巨大,情节严重,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今仍在省城第一监狱服刑。
当年警方也曾怀疑王涛是杀害赵梅的凶手,并在其被收监后,进行了多次连夜突击审讯。
但王涛虽然承认自己与赵梅有矛盾,甚至恨她,却坚决否认杀人。
尽管他提供的案发当晚的不在场证明存在疑点,无法完全排除嫌疑,但警方始终未能找到任何他与赵梅死亡直接相关的物证或人证。
最终,在缺乏关键证据的情况下,对王涛的杀人嫌疑调查也就不了了之。
赵成良看着卷宗里关于王涛的部分,眉头紧锁。
动机明确,时间上似乎也有可能,但缺乏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