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规范产业发展(1 / 2)

燕山奇谭录 自在飞花1 1322 字 4小时前

大唐,广袤的疆土上,不同地域各具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宛如散落在帝国版图上的颗颗明珠,等待着被合理开发与利用。王勇,王君可的后代,继承了先辈的智慧与果敢,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资源禀赋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深入的研究。他身材挺拔,目光敏锐,心怀振兴地方经济、造福百姓的宏愿,决心凭借自己的见识与努力,为大唐各地探索出一条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的繁荣之路。

一日,大明宫的早朝之上,群臣依次奏报事务,朝堂气氛庄重而有序。待众人奏毕,王勇迈出坚定的步伐,从容出列,向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隆基行礼,声音洪亮且诚挚地说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王勇,近日遍历大唐诸地,深感我朝幅员辽阔,各地地理条件与资源禀赋差异显着,若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必能大幅提升百姓收入,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我大唐国力。恳请陛下恩准臣推动此事。”

李隆基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关注与期待,说道:“王爱卿请起。朕亦知晓各地资源丰富,只是这发展特色产业,具体该如何施行?爱卿不妨详细说来。”

王勇起身,恭敬地拱手,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先对各地的地理、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例如,南方多山地丘陵,气候温润,云雾缭绕,极适宜茶树生长,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江浙一带,桑蚕养殖历史悠久,丝绸纺织技艺精湛,应进一步提升丝绸产业的规模与品质;而江西等地,瓷土资源丰富,且工匠制瓷手艺高超,陶瓷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可通过引导百姓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改良生产工艺,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李隆基听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王爱卿所言有理,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只是这发展特色产业,需投入诸多人力、物力,且市场变幻莫测,风险亦不容忽视。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王勇神色镇定,说道:“陛下,关于投入问题,一方面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另一方面朝廷可在初期给予适当扶持,如提供低息贷款、技术指导等。针对市场风险,我们可提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各地需求,合理规划产业规模。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与竞争力,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李隆基听后,龙颜大悦,说道:“好!王爱卿考虑周全,朕准你所奏,命你全权负责此事,所需支持,朕自会让各部全力配合。你务必谨慎行事,切实推动各地特色产业发展。”

王勇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不辱使命!”

领命之后,王勇即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之中。他首先在长安城的一处府邸内,召集了户部、工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共同商讨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

王勇看着在座的众人,神色严肃地说道:“诸位大人,此次发展各地特色产业,乃陛下交付的重任,关乎大唐百姓的福祉与国家的繁荣。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制定出详尽且切实可行的方案。首先,关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大家可有何见解?”

户部官员率先说道:“王大人,发展茶叶产业,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可设立专项基金,为茶农提供贷款,帮助他们扩大种植规模,购置优良茶种。同时,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减轻茶农负担。”

工部官员接着说道:“没错,此外,还应加强茶叶生产工具的研发与改良,提高生产效率。比如,研制更先进的采茶工具、茶叶加工设备等。”

商务部官员也说道:“在销售方面,我们要积极拓展市场。组织茶叶商队,将大唐茶叶运往各地销售,同时,举办茶叶展销会,提高大唐茶叶的知名度。”

众人围绕着各个特色产业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经过数日的反复商议,一套详细的特色产业发展方案终于拟定。

方案既定,王勇立刻奔赴各地,实地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南方的一个山村,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是绝佳的茶叶种植之地。王勇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对当地的茶农说道:“乡亲们,咱们这儿的茶叶品质上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扩大种植规模,改良种植和加工技术,一定能让茶叶卖上更好的价钱,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