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兹事体大(2 / 2)

刘启明心下一沉。

“沈司农你看,红薯染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沈司农拿起一个发霉红薯,在地窖转了一圈。

“地窖通风不良、潮湿,储存不当都会引起红薯染病。”

那日。

他按照手札所言,千叮万嘱衙役用硫磺熏蒸空气,撒生石灰消除病菌,用草烧刮墙体。

还亲自监督,确保做全了才命人将红薯储入地窖。

环境不会有问题...

沈司农转头问仓吏:“我问你,那日我要你们入库前先将红薯晾两天,然后将虫咬破皮的坏红薯全部挑出,否则一律不准入窖,可有严格实行?”

“这,这.....”仓吏眼神闪躲。

刘县令一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冷哼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躲懒,把沈司农的话当耳边风,红薯事关重大,把你们砍了都不为过!”

“大人饶命。”仓吏扑通跪地,砰砰磕头:“小的冤枉,是,是仓副使....”犹豫片刻,把心一横,“那日仓副使奉命监督,小的看他很赶时间的样子,硬要咱们将红薯直接存入地窖,还说前面都做了那么多措施,不会再出问题,小的们就,就....”

沈司农眉头蹙起:“属下记得仓副使乃县丞大人的侄子。”

“岂有此理!”

刘启明面色十分难看,当即命人将仓副使扣押,容后再审。

沈司农说,红薯大概率染上黑斑病,怕是连地窖都被污染了。

以防万一,这些红薯需全部移除处理。

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补救。

要么,向知府大人请罪。

知府拥有三万斤红薯,足够七县推广。

但是,一想到松江县有盐场,郁南县平地良田多,乃七县中最富庶,平遥、广陵两县沿海,航运发达,就他平南县最穷,多年来一潭死水。

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出头,在众县令中扬眉吐气...

刘启明当即决定,“去大沥村。”

只能祈祷锦绣那里还有足够的红薯,弥补错漏。

却说锦绣和谢锦南。

今日刘婆子六十大寿,两口子吃过早饭,便启程回了上元村。

吴桂花见下车的只有两人,疑惑道:“天河没跟你们回来?”

“没有,他说不想到那边吃饭,要是回来了,不去不行,干脆不回了。”锦绣如实道。

“哎,这孩子。”

倒不是责怪他不参加寿宴。

就是在谢家住了那么多天,也该趁着拜寿跟着姐姐姐夫一起回来。

一直住着算怎么回事。

黎大有接话:“没事,我过两天再去接他回来,兔子还在亲家那养着呢。”

吴桂花嗯了声,算是默认。

“娘,红薯都收回来没?”

“全部收回来了,没有称重,亩产看着和你们的差不多。”

黎大有在娘俩说话时,看了一眼天时。

“有话待会再说,那边摆了有六七桌,我们得过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