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意想不到的人(2 / 2)

在院子里摆两围。

一大盆红薯炖红烧肉,肉沫酸豆角,韭菜炒蛋,清炒红薯苗,白米饭管饱。

谢大金几个不住扒饭。

家里靠卖菌菇和药材给谢家挣了不少,隔三差五也能吃上肉,但味道和谢家的比差远了。

县衙仨,特别是刘县令不说每天大鱼大肉,也没差到哪里去。

本来对谢家的饭菜,没抱多大期望,没想到意外地美味。

下午继续开干。

称完重。

可以将红薯运回去了。

大家分工合作。

除了挖红薯几个。

吴桂花田婆子还有谢小玉也来帮忙拾红薯进箩筐里。

但不是运回家。

早在昨天,刘启明已经安排好,下午车队来了,将一筐筐红薯搬上车。

锦绣是这样和刘启明说的。

“第一次种植,先将番薯切块育苗,然后扦插红薯藤,就能长出红薯,一个红薯能发好多苗苗。刘大人,我保证,四千斤,足够将红薯推广到全县了。”

刘启明都准备好将十二亩番薯全都买下来了,没想到一亩番薯就能搞定。

跟着车队来的,还有县里的陈司农。

他在红薯地转了一圈后,“谢娘子,我发现有两亩红薯地是沙地种植,我挖了几株,红薯居然长得比良田里的还要好。”

锦绣一笑。

“大人好眼力,确实是这样,沙地是最适合红薯种植的土地,这就是红薯的厉害之处,适合在多种土壤种植,产量大、好伺弄。”

“对了。”她掏出一个本本,“里面记录着番薯的详细事宜和注意事项,陈司农拿去参考。”

陈司农惊喜地双手接过,郑重对着锦绣躬身一礼:“谢娘子慷慨,在下感激不尽。”

他身为司农,自然知道这个手札的珍贵,那必然是要付出很多心力去记录和观察,更别说还要整理成手札。

锦绣要知道陈司农心中所想,怕是要觉得受之有愧。

她哪有这个毅力去记录。

《农业大全》怎么教,她就怎么种,手札也是从《农业大全》抄的,还是她让谢锦南抄的,实在是她毛笔字写得不咋的。

嘛。

反正她实践过了,大差不差,有什么不懂的看手札就是。

至于价钱,昨天就谈好了。

她拍胸脯豪言为百姓谋福祉,照理说,价钱应该便宜些。

普通种子也就三四文。

但这是第一批红薯,而且是作为种子,物以稀为贵,思量再三。

锦绣决定十文钱一斤卖给刘县令。

以红薯推广后,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还有对北燕百姓的意义来说。

价格相当便宜了。

刘启明想也没想一口答应,生怕锦绣反悔。

然后满脸喜色浩浩荡荡地拉走了四千多斤红薯。

谢家两天半时间,把地里的红薯全部挖起来了。

仓库地窖堆得满满。

没办法,红薯长得够成熟了。

不挖回来,会被老鼠和虫蚁吃掉。

锦绣不担心红薯太多,她有空间,只要是粮食都想囤囤囤,家里仓库地窖大小钥匙都由她保管,找个机会将部分红薯收进空间便是。

谁料,红薯都收回来的第二天,家里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