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明摆手:“哈哈,没事,本官确实不是这块料。”
“县令伯伯不用难过,树爷有猪公,你去做你自己会的就好了。”黎天河一脸认真,语重深长。
刘启明表情茫然。
“我姐夫说的,树爷有猪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我擅长功夫,姐夫擅长读书,我爹擅长种地,县令伯伯你是官,所以你擅长做官。”
谢锦南在另一块地挖红薯,表示我没有,我没教过,你别乱说。
刘启明:“........”
本官猜你姐夫说的是‘术业有专攻’。
远处。
锦绣扛着一把大称走来,笑道:“辛苦大人了。”
“谢娘子就别取笑本官了,罢了,本官还是不碍手碍脚了。”刘启明惆怅地放下锄头。
锦绣见有一亩番薯地挖好了。
“嗯,那就麻烦大人派人将这些红薯称重。”
刘启明眼神示意县丞,县丞转身走去,叫来三个官差。
“是了,本官还没问谢娘子红薯如何吃?”
“蒸煮炒烤都可,还能酿酒,晒干磨粉。”锦绣指了指面前的番薯藤,“番薯藤也能吃,像普通青菜一样清炒就好。
刘启明瞪眼,藤蔓也能吃?
红薯真是宝贝啊。
“娘子,你在干什么?”
谢锦南看自家娘子忽地就在不远挖起坑来,提着锄头走过来问。
“煨红薯。”锦绣兴奋抬头,“相公,你也挖,再挖一个。”
谢锦南看她兴致勃勃,抄起锄头帮忙挖坑。
刘县令满脸写着兴致。
他还没尝过煨红薯。
有意思。
锦绣将红薯埋进坑里,再将泥填上。
柴枝和干草是刘启明吩咐官兵回谢家挑的。
然后就在坑上面生火,隔着一层土,怎么烧都不怕会把番薯煨成炭。
锦绣放心地回去帮吴桂花和田婆子准备午饭,还抱了几根红薯,一捆番薯藤加菜。
十二月天还是比较凉的,今日又没有太阳。
刘启明县丞主簿坐在火堆前烤火、煨番薯,抬眼便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微风吹拂。
颇有野趣。
要不是觉得不妥,刘启明真想让人去那条河里捞两条鱼上来。
“你们有没有闻到?”刘启明问。
县丞嗅了嗅鼻子,“闻到了,一丝甜味。”
埋在土里都能闻到香味,不敢想象吃起来会有多香甜。
“快熟了吧?”
历来在下属面前端方的县令大人,居然会不耐地抖腿,这是有多迫不及待!
“等谢娘子来吧,万一不熟就浪费了。”主簿边说,边往火堆里扔树枝。
差不多过了一炷香。
官差激动地跑来回禀:“禀告大人,番薯全部称好了,一共是四千二百斤。”
他们称的那块地一亩三分,也就是说,红薯亩产最少三千多斤。
锦绣打过预防针,刘启明还算比较淡定。
县丞和主簿倒抽一口凉气。
亩产三千斤,这是什么概念。
即使是上等良田,种出来的水稻也不过2-3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