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囚笼:文明数据的鉴伪者(六十六)(1 / 2)

第九百九十九章:星轨罗盘的裂痕

风沙掠过断壁残垣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林砚秋蹲下身,指尖拂过一块嵌在黄土里的青铜碎片。碎片边缘刻着细密的星图,北斗七星的勺柄处有道明显的裂痕,像是被人用巨力生生敲断。

“这碎片的材质,和我们在古墓里找到的罗盘底座完全一致。”赵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用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碎片周围的沙土,“你看这星轨刻度,每一道都对应着二十八宿的方位,只是……”他忽然顿住,眉头拧成一团,“这里本该是‘角宿’的位置,却被人用利器凿成了空洞。”

林砚秋站起身,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土丘。夕阳正将它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些影子交叠处,隐约能看出一座城池的轮廓——正是古籍里记载的、在两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启明城”。根据残存的史料记载,这座城池因藏有能“定乾坤、转星轨”的星轨罗盘而闻名,可就在某场突如其来的沙暴后,整座城连同罗盘一起消失在史籍中。

“空洞里有残留的朱砂。”她重新蹲下,从背包里取出放大镜,“而且这凿痕很新,最多不超过三个月。”

赵野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也就是说,有人比我们先找到这里,并且刻意破坏了星轨图?”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考古队的年轻队员小陈抱着一台信号探测器跑过来,脸色发白:“赵教授,林姐,探测器有反应了!西北方向三公里处,有强烈的能量波动,和罗盘碎片产生了共振!”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收拾好工具朝西北方向赶去。越往前走,地面的沙土越发湿润,甚至能看到零星的绿色植物从石缝里钻出来。林砚秋注意到,路边的石壁上开始出现奇怪的刻画——都是些扭曲的人形,他们的头顶都顶着一个圆形的符号,像是简化的太阳。

“这是‘拜日族’的图腾。”赵野指着那些刻画,“古籍里说,启明城的原住民崇拜太阳,他们认为星轨罗盘是太阳神的馈赠。可后来有记载说,拜日族内部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人认为罗盘的力量过于危险,想要毁掉它,另一部分则坚持要将罗盘的力量用于‘改天换日’。”

说话间,前方的地势突然下沉,形成一个巨大的凹地。凹地中央矗立着一座半埋在沙土里的石台,石台顶端,一枚巴掌大的青铜罗盘正悬浮在半空中,罗盘上的指针疯狂转动,发出嗡嗡的轻响。而在罗盘周围,散落着七八具穿着探险服的尸体,他们的胸口都有一个焦黑的孔洞,像是被某种高温物体穿透。

“是黑风探险队的人。”赵野认出了其中一具尸体上的徽章,“他们三个月前就失踪了,没想到……”

林砚秋的目光落在罗盘上,心脏猛地一缩。那罗盘的边缘缺了一块,形状正好能和他们找到的青铜碎片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而在罗盘的正面,原本应该刻着完整星图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一片模糊的焦痕,唯有“角宿”的位置,赫然嵌着一块散发着红光的玉石。

“那不是普通的玉石。”她声音发颤,“是‘血玉髓’,传说中能吸收活人性命的邪物。有人用黑风队的人命,激活了血玉髓,代替了被破坏的角宿星位。”

就在这时,罗盘突然停止转动,指针直直地指向两人的方向。石台周围的沙土开始剧烈翻涌,一具具白骨从地下伸出,它们的指骨上都戴着青铜指环,指环上的星纹在血玉髓的红光映照下,竟缓缓亮起。

“不好,是‘星轨阵’!”赵野急忙将林砚秋往身后拉,“拜日族的守阵仪式,用死者的骸骨和青铜指环组成星阵,只要罗盘转动,阵法就会启动,杀死所有闯入者!”

林砚秋却挣脱了他的手,从背包里掏出那枚青铜碎片:“碎片上的裂痕,刚好能卡住血玉髓!如果我们能把碎片拼回去,或许能让罗盘恢复原状,停下阵法!”

她话音刚落,最前面的一具白骨突然抬起手臂,指骨直指罗盘上的血玉髓。血玉髓瞬间爆发出刺眼的红光,一道红色的光束直直射向林砚秋。赵野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推开,光束擦着她的肩膀飞过,打在身后的石壁上,瞬间融出一个拳头大的洞。

“你疯了!”赵野吼道,额头上青筋暴起,“这阵法已经被血玉髓污染,强行拼接只会引火烧身!”

“可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林砚秋看着越来越多的白骨从地下爬出,咬了咬牙,“你看那些白骨的姿势,他们都是被血玉髓吸干了精气而死,这说明有人在用拜日族的禁术强行催动罗盘!如果不阻止,等罗盘完全启动,整个启明城都会变成炼狱!”

她说着,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折叠铲,猛地插进最近一具白骨的肋骨间,借着反作用力纵身一跃,朝着石台扑去。红光再次亮起,这一次,数十道光束同时射向她。赵野立刻从背包里掏出信号弹,对着天空发射——刺眼的白光暂时干扰了红光的轨迹,给了林砚秋一线机会。

她落在石台上,指尖刚触碰到罗盘,一股灼热的力量就顺着手臂往上涌。血玉髓发出尖锐的嗡鸣,像是在抗拒青铜碎片的靠近。林砚秋死死咬住牙关,将碎片对准罗盘的缺口按下去。

“咔哒”一声轻响,碎片与罗盘完美契合。那些原本疯狂转动的指针突然停下,血玉髓的红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露出里面包裹着的、早已干枯的黑色粉末——那是被吸干的活人的精气。

白骨们的动作渐渐迟缓,最终定格在原地,再也不动了。

林砚秋瘫坐在石台上,大口喘着气。赵野跑过来扶住她,发现她的手臂上布满了细密的灼伤:“你怎么样?”

“没事。”她摇摇头,看向恢复平静的罗盘,“你看,罗盘背面。”

赵野翻转罗盘,只见背面刻着一行细小的篆字,经过两千年的风沙侵蚀,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辨认出几个字:“星轨易改,人心难测。”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夜幕开始降临。远处的启明城轮廓在夜色中渐渐清晰,那些断壁残垣间,似乎有微弱的光点在闪烁,像是有人在黑暗中点亮了灯火。

“或许,这座城从来没有消失过。”林砚秋轻声说,“它只是在等一个能看懂‘人心’的人。”

赵野望着那些光点,忽然笑了:“那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到底是谁在三个月前来到这里,又是为了什么,要启动这被诅咒的罗盘。”

夜风掠过凹地,带来远处沙丘的气息。罗盘上的星轨重新开始缓缓转动,这一次,它们指向的方向,是启明城的中心。

第一千章:烛火里的密语

启明城中心的废墟比外围更显规整。青石板路虽已碎裂,却仍能看出棋盘状的布局,路沿每隔三丈就有一个半埋在土里的石座,石座上残留着烛台的凹槽——这是拜日族“昼夜不熄”的习俗,传说他们认为烛火能指引太阳神的目光,守护城池安宁。

林砚秋用探照灯扫过最近的石座,凹槽里积着一层青黑色的粉末,指尖捻起一点,在灯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是灯油燃尽后的残渣,但这成分不对……里面混了铅丹和硫磺。”

赵野凑过来闻了闻,眉头一蹙:“是炼丹常用的材料,拜日族的典籍里从没提过他们懂炼丹术。”他忽然指向石座侧面,“这里有刻痕。”

刻痕极浅,像是用指甲轻轻划上去的,若非灯光恰好斜照,根本无法发现。图案是个简化的人形,正朝着城池深处跪拜,而他头顶的太阳符号,被人用三道竖线划成了碎片。

“和我们在石壁上看到的拜日族图腾完全相反。”林砚秋掏出纸笔快速临摹,“分裂后的反对派对太阳神的否定?”

“更像是某种警告。”赵野用毛刷清理石座周围的尘土,“你看这刻痕的边缘,没有氧化痕迹,和之前的星轨图凿痕一样新。”

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越靠近中心,烛台石座上的刻痕越密集。到了一处十字街口,地面突然出现大片暗红色的印记,形状像是拖拽重物留下的轨迹,一直延伸向路北的一座高台。

高台是用整块青灰色岩石雕成的,顶端平坦如镜,边缘刻着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图——比之前找到的罗盘星轨更精细,连星与星之间的连线都刻得清晰可见。而在高台中央,赫然躺着一具尸体。

尸体穿着和黑风探险队一样的制服,胸口没有焦痕,而是插着一柄青铜短刀。刀柄上缠着暗红色的布条,布条末端绣着半个太阳图腾——正是拜日族分裂派的标志。

“是黑风队的队长,老鬼。”赵野认出了尸体的脸,“他手腕上的狼头纹身是独一份的。”他蹲下身检查伤口,“刀是从右向左刺入的,伤口边缘有挣扎痕迹,说明他生前和凶手搏斗过。但奇怪的是,他手里攥着的东西。”

老鬼的右手呈握拳状,指缝里露出一点黄色的纸角。林砚秋小心地掰开他的手指,发现是半张烧焦的符纸,纸上用朱砂画着扭曲的符号,和星轨罗盘背面的篆字有几分相似。

“这符纸的材质是桑皮纸,和我们在古墓里找到的唐代经卷一样。”她将符纸收好,“但朱砂的颜色发暗,应该是混合了别的东西……”

话音未落,高台边缘突然传来“咔哒”一声轻响。像是有人踩碎了地上的碎石。

赵野立刻抓起手电筒照过去,光束里闪过一道黑影,迅速消失在旁边的石屋里。

“谁?!”他低喝一声,起身追了过去。林砚秋紧随其后,刚冲进石屋,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石屋不大,角落里堆着几具尸体,都是黑风队的队员。他们的死状和老鬼不同,脖子上有明显的咬痕,像是被某种野兽撕咬过。而在石屋正中央,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年正蜷缩在墙角,怀里抱着一支燃烧的蜡烛,看到他们进来,吓得浑身发抖。

少年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皮肤黝黑,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是藏着两簇火苗。他怀里的蜡烛很奇怪,烛芯是用麻绳做的,燃烧时发出的不是普通的蜡油味,而是一股淡淡的松脂香。

“别过来!”少年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口音,却能听懂普通话,“你们是来抢‘引路烛’的?和那些穿蓝衣服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