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价”
江月白的声音在舞台上回荡,清澈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相较于国语版的《爱情转移》,粤语的演绎让这首歌的意境更加深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情和放手的故事。
台下的观众们被这独特的演绎深深吸引,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莺儿所说的“陌生又熟悉的歌曲”。
旋律熟悉,但歌词和演绎却完全不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这样的情况以前也曾经发生过,只不过跟眼下有些不一样。
当初,镜花水月曾经唱过一首名为《一回生二回熟》的歌曲,首次演唱是在第一场演唱会的末尾,用来送别观众们临时起意才唱的。
后来,镜花水月发布了这首歌的英文版,也就是《500 miles》。
两首歌,相同的旋律,不同的语言和情感表达,给听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此刻,同样也是如此。
“谁都只得那双手靠拥抱亦难任你拥有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着雪路浪游 为何为好事泪流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江月白的声音继续在舞台上回荡,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触动着观众的心弦。
听得懂粤语的人,自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境。
“原来如此,这就是《富士山下》啊。”
“听过之前的《爱情转移》,我觉得还是粤语版的有感觉。”
“你们听出来什么了吗?我怎么听不懂啊,这个词好难懂。”
“我也听不懂,好听就完事了,你看隔壁的东瀛人不也听不懂,还不照样跟着嗨。”
“也是哦,总感觉这个版本要比国语版好听一点。”
“我也有这种感觉。”
同一首歌,用国语和粤语两种方式演绎,给人的感觉自然不一样。
有不少人认为,粤语版要比国语版好听不少。
相比普通话,粤语的声调变化更多,能够更好地与音乐的旋律相配合,使歌曲的节奏更加鲜明、旋律更加优美。
就比如这首《富士山下》的第一句,“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的你冻吗”,粤语的发音让歌词在旋律中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相得益彰。
“何不把悲哀感觉假设是来自你虚构
试管里找不到它染污眼眸
前尘硬化像石头 随缘地抛下便逃走
我绝不罕有 往街里绕过一周
我便化乌有”
随着江月白的演唱,台下的观众们渐渐闭上眼睛。
场馆内仿佛突然坠入了另一个时空,唯有歌声化作无形的丝线,缠绕着每个人的神经。
直播间里也非常热闹,满屏的弹幕。
大家对于这种演绎方式喜闻乐见,甚至希望镜花水月能够多来点。
一首曲子,两种方式的演唱,给人带来的体验也是不同的,这种新鲜感和惊喜感让他们欲罢不能。
而这,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终极浪漫。
镜花水月这支乐队,将这种浪漫诠释得淋漓尽致。
……
(《富士山下》原唱:陈奕迅;作曲:泽日生;作词:林夕;编曲:陈珀\/江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