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需要c4,不是用来爆破,而是用来排雷。
在精准情报的加持下,咱们攻势太猛、突进太快,安南人周密布置的梯次防御体系几乎被一波捅穿。
为了延迟我们的进攻速度,争取时间重新构筑防线,安南人从公路到野地,漫山遍野的布置了大雷场。
咱们虽然在五十年代就引进了毛子的坦克挂载式扫雷器,但毛子援助安南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对扫雷坦克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人工扫雷的效率又太低,69式火箭爆破器就成了最有效和灵活的排雷装备。
问题是69式火箭爆破器射程短、装药少,一次发射只能开辟四十到五十米的步兵通道。
临时设计投产新式装备,时间上肯定来不及。最有效也是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升级。
比如增加引导弹射程,带动更长的导爆索。再就是,在导爆索内安装威力更大的炸药。
如果将导爆索内的tNt换成c4,一次发射后开辟的通道足以保证车辆通行。
问题是,眼下内陆还无法生产c4。
于是,在通过正常渠道紧急采购的同时,上面想到了某人在安南的“渠道”。
安南虽然同样无法生产c4,但他们掌握着数量不详,但大概率存量不少的,老美撤退时遗留的c4炸药。
如果能低价搞回来一些,能省不少钱呢……
再就是狙击枪。
毛子的SVd有效距离超过一千米,在四倍瞄光学瞄具的辅助下,可以在超远距离打冷枪。
而我们的五六半步枪只有四百米的射程,还无法装配光学瞄具,遇到打冷枪时只能火力压制
我们之前就掌握了这一情况,并针对性的制定了使用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清楚敌人狙击手的战术。
但安南地势复杂植被茂密,实战中预定的战术很难形成精准打击。
得亏有无人机。
可以远距离安全的侦查,及时发现和定位隐藏的反坦克火力点和狙击手,并引导机枪手和迫击炮清除威胁。
对讲机也帮了大忙,不论是班排连和技术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还是渗透侦查时作为通讯保障,都发挥了大作用。
没有对讲机之前,基层连队和侦查部队使用的是单兵电台和步谈机来保障通讯。
体积大、不利于隐蔽不说,携带通讯器材的通讯兵特征太明显,很容易被敌人狙击手盯上。
有时敌人的狙击手不打通讯兵,就瞄着。
通讯兵接到指示后向哪个汇报,或是将耳机和步谈机递给哪个,哪个就是军官……
有了体积小巧的对讲机,再配合更加小巧,集成了耳机和麦克风的挂耳式耳麦,基层指挥员不但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通讯,还能很好的隐蔽自己,防止被敌人的狙击手盯上。
唯一的缺点就是电池不耐用,后方正在组织力量生产取代干电池的锂电池。
但是,暂时还没有规模化生产钴酸锂的工厂,原料无法保障……
凌晨三点多,顺生号游艇跟在渔船后面返程。过屯门后佩索的渔船奔大澳,潘世生开着游艇绕着本岛兜了半圈,回到了西贡游艇码头。
孙经理已经在码头内等候多时了,眼巴巴的,满眼寄希的瞅着下船的曲卓。
“六吨卖给你们,其余的暂存。”曲卓说话间把一张写着瑞士联合银行账户信息的纸条塞给孙经理,边走边说:“准备好合同,明后天有空时我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