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螳螂捕蝉(2 / 2)

风铃曳 又为 1130 字 1天前

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越过此地,马蹄奔腾,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踩踏痕迹。

拓跋绥率领军队在平城向柔国发起进攻,柔军抵挡不住卫军的凌厉攻势,退守平城内,打算凭城固守。

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顾桓率领一批精锐部队,夜袭柔军粮道,顺势完成对平城的包围。

此间,鱼闰惜巧施妙计,安排数人伪装成当地百姓,在平城周边散布假情报,透露卫军粮草短缺、后方不稳,且即将撤军的假消息。

就在柔军将领听闻消息,渐渐放松警惕之际,拓跋绥亲率卫军主力发起总攻,柔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与此同时,正与凉国交战的柔军听闻平城被围的消息,被迫回师救援。

拓跋绥与鱼闰惜早有预料,安排卫军在柔军必经之地云中设伏,柔军匆忙赶到云中时,遭到卫国将领孟蒲统领的卫军迎头痛击,柔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十二月,拓跋绥与孟蒲顺利会合,卫军势如破竹,大获全胜,柔王被俘。

随后卫军乘胜向凉州进发,凉军因实力悬殊,无力抗衡,未战先降,凉国覆灭。

自战事初起至两国皆平,历时十个月,卫军一战灭两国,威震四方。

三月,轻柔的清风悠悠拂面,裹挟着一丝温暖与湿润的气息。

皇帝拓跋弘收到拓跋绥战胜的捷报,心中大喜。

然而,这份喜悦还未完全消散,又一份奏报呈到了他的面前。

奏报中,是前线请求筹备战事资源的紧急消息,这不禁让他感到疑惑,为此,他当即召集朝中心腹大臣商讨对策。

另一边,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拓跋绥率领的军队途经一座边疆小镇,鱼闰惜提议,向城镇周边募捐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她隐隐有预感,如今虽已战胜凉、柔两国,但景国极有可能趁他们班师回朝、士气稍懈之际前来偷袭。

而她有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只因她有些了解沈拓,若此时粮草不济,恐有后顾之忧。

孟蒲听闻,当即反驳她的提议,认为她过于谨慎,甚至有些杞人忧天。

他认为,他们刚刚取得大胜,士气正盛,景军不敢轻易来犯。

再者,向百姓募捐粮食,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引起民众的不满,多此一举,并无必要。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拓跋绥觉得二人都说的有道理,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

他觉得鱼闰惜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在这风云变幻的战场上,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而孟蒲的想法虽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过于乐观。

踌躇许久,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拓跋绥下令军队驻扎在小镇郊外,向城镇周边募捐粮食。

士兵领命而去,小镇百姓得知后,却并不积极捐献粮食。

一连几日,民众捐献粮食的数量寥寥无几,顾桓觉得这般情况太耽误行程,更让景军有机可乘,便提议就此上路。

鱼闰惜则认为征集到的粮食实在不多,建议再等几日。

孟蒲、何深等人支持顾桓的提议,鱼闰惜无奈,向拓跋绥请求,最多再给她三天时间,由她去想办法。

众人见状,便不再多言。